首页

第2? 与他人和谐相处(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当班主任说到这里的时候,女孩抬起了头,因为她感觉到班主任是理解她的。

接着,这位班主任说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然后谈了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倔强的女孩很快就被班主任说服了。其原因在于班主任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与女孩相对的立场一边,而是找出与女孩共同的语言来打开话题,让女孩觉得班主任与她是站在同一边的。

人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理学家发现,各种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际吸引。共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经历和兴趣;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生地;共同的民族、文化、宗教背景;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甚至共同的身体特征,如身高、体重等,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程度上增加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T.W.Newcomb),于1961年用现场实验法,对态度相似程度与吸引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以17个不相识的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先测定他们对有关社会问题的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特征;然后,将相似的大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寝室里。在16周的交往中,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有关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并让他们评定室内人员,喜欢谁,不喜欢谁。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时空距离决定他们的吸引力;到了后期,则态度、价值观越相似的学生相互间的吸引越大,要求住在同一寝室。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对于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对象,跟自己相似的人,我们更加乐于接近。

所以,我们要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与他人“打成一片”,首先就需要在心理上让他人感觉到你和他都是“自己人”。

所谓“自己人”,就是上面所说的与自己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的人。人们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所谓“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一般会更为明显,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通常也会更大。

“自己人效应”一经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事件与心理冲突会大大减少,就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热情获得他人的正面评价,有必要在交往或服务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双方的共同点,从而使双方都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中。

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并且更加愿意相互接近,相互体谅。

关于这个交际技巧,很多推销员都懂得。当我们正在犹豫是否买对方产品的时候,他会对你说:“我自己用的也是这个产品,挺不错的!”这时候,我们会对他产生信任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