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天山之北,草丛里的西夏北逃线路(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西夏最西北端的疆域是在今天新疆的哈密地区东部草原,对草原有着天生抢夺欲望的西夏人,在和回鹘等其他民族的争夺后,最终占领了巴里坤草原东部一带,在这里和回鹘政权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西夏亡国后,驻守在今天的玉门关、黑水以及哈密一带的军队和忠于王朝的民众,在强悍、残杀的蒙古军队前,在战败的事实前,选择逃亡线路,只能经过巴里坤草原东缘,向阿尔泰山下的草场进发。在这条线上逃亡的西夏后裔,最大的一支力量是固守今天的黑水城和酒泉一代的军队,但成吉思汗在屠城黑水前,已经完成了对沿古老的丝绸之路的西征行动,天山以南的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已经被蒙古大军征服。所以,固守黑水城的西夏军民的逃往线路只能是往新疆的东北部和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走进蒙古地区考察,而至今也没有任何西夏学者走进这一片地区考察过。我把寻找黑水城和肃州沦陷后,西夏人逃亡的线路只能定格在北疆。这里面也有两条线索:一是新疆的阿尔泰山发现的石人像,国内目前没有确定出是哪个民族的人留下的,但那些石人像的秃发形象和党项人一致,而且,那一带是西夏人逃亡的方向;二是成吉思汗追杀向西北方向的西夏人时,也是向着那一带去的;后来建立的大元政权,是以阿尔泰山为西界的,这里究竟发生了西夏人和蒙古人之间怎样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蒙古人胜利,胜利者以自己在这里的胜利作为后来建立的帝国之界,其用意明显。同时,那些面向西夏国方向矗立的石人像,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

天山南北的自然条件本身,并不适合华夏农业文明扎根,整个新疆的重要城市,除了伊宁 (年降水476毫米)外,其它地方都低于15英寸(375毫米)降水线--一般认为,古代中国文明就是沿着这一条降水线和草原势力对峙的。而这条线对西夏人来说显得很不重要。西夏是越过游牧文化区和农耕文化区的地方政权,他们逃亡到这一带后,和王朝中心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历史无情地将他们抛在天山四周这片巨大的荒野里。

北疆是制全疆的关键所在,而汉族势力欲进入这一核心区域,则首先面临的 就是必须击败北方草原的霸权。和汉朝击败匈奴、唐击败突厥才进入新疆一样,西夏势力进入新疆的南大门的酒泉,蒙古人要想进入新疆乃至西域,必须彻底击败西夏,这就是蒙古人 要全力扫除西夏在北方的势力的原因。

蒙古政权建立后,实际驻扎西域的军力其实并不强大,原因是西域地产并不丰厚,屯垦则受制于当地自然条件,难以支持农业文明的庞大军队给养。这就给逃亡到这里的西夏后裔相对向南逃亡向川西北高原上的那些力量的命运要好些的原因,当然,南逃的力量中有皇族成员及蒙古人要南下消灭南宋政权的原因,也导致南下一支一直处于被追杀的境遇。天山南路的绿洲城邦,自古以来一向人种复杂,文明多样,且彼此相距遥远,很难统合为一个单一的势力。古代即使龟兹这样的大国意图建立霸权,也都多次以失败告终。但中唐以后该地区的突厥化和###化,完成了以前一直没能达到的民族和文化的统一,宋朝,###文化在这里的盛行,给来这里的西夏人很好的生活空间,因为西夏境内在西夏王朝时期,就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生活,这些穆斯林本身就是西夏的臣民,西夏亡国后,他们逃亡到这里后,虽然国别部一样了,但信仰却发生了改变,那些信仰藏传佛教的,也慢慢地信奉其了###教。

占据今天甘肃西北部的酒泉一带、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一带的西夏人,也就是当年西夏在这两个地区设立的黑山威福军司和黑水镇燕军司两大军事和政治统治区域内的民众和将士,在蒙古军队的血腥屠杀前,汇聚在今天新疆的哈密一带,然后,这些西夏王朝西北部的精锐力量,开始穿过巴里坤草原,向北方逃亡。沿着阿尔泰山系,穿过准噶尔盆地西缘,抵达额尔齐斯河发源之地。天山的背影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天山南麓的辉煌日子,随着王朝的覆灭而永远驻留进帝国的记忆中了。阿尔泰山西麓蔓延几千公里的青草,郁郁葱葱地几百年里,已经掩埋了当初的西夏人逃亡到这里的足迹,在这里,关于西夏,除了仓皇与失败,历史还能留下什么?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