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曼德拉山麓,沙漠秘境之舟(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从阿拉善左旗出发向北行走,在一个叫巴音诺尔公的地方,如果一直往北,就是往内蒙古最西边的额济纳旗的方向;如果折向西行, 就抵达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克德呼都格境内。研究西夏者,往往会留心前一条线路,因为那里有西夏重要的军事重镇黑水城;研究西夏者往往忽略后者这条线路,因为在他们的视野和传统的文献记载中,这里好像没西夏的东西,其实,在孟根布拉格苏木克德呼都格的 一片沙海里 ,就有一座沙漠里的山,这就是藏有西夏岩画的曼德拉山,距离西夏旧都银川市是 400多公里。西夏时期,这里是西夏骑兵和商旅往来的漫漫旅途中,连贯西夏都城银川和河西走廊之间一条枯燥而艰辛的沙漠之路,因为其远离宋朝军队和西夏军队交接地带,也远离西夏周边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骚扰,所以,这也是对西夏而言的一条安全性和隐蔽性很高的“国道”。因其隐蔽,也少了国内外探险者甚至文化侵略者的破坏,西夏的遗存就显得真实而完整,西夏的遗民也显得更接近西夏的民风,而体现这种真实和完整的证物中 ,曼德拉山中的岩画,就是其中的一个 。

曼德拉山距离孟根布拉格苏木所在地西南十四公里,属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管辖,在整个西夏统治时期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片的大沙漠地区中,这里是腹心地带,西可通往河西走廊的张掖,北可通往西夏北边的军事重镇黑水城,东边直接和西夏时期的重要盐场吉兰泰和磴口一带 。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在这里有形容山势高峻之意。蒙语曼德拉山,就是汉语中“腾飞、升起、兴旺、发达”的意思。

黄昏,曼德拉山远处的荒漠草原深处,驼群慢慢探出头来,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一片驼峰中,牧驼人身影若隐若现。夕阳西沉,黑色的驼影在黄色沙梁上拉得老长,那些牧驼人在一声声悠长的牧歌或叹息中,带着一天的疲倦归家,牧歌是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 ,叹息是这些年来,干旱下的牧民生活逐渐失掉了本有的快乐和收成。尘埃在驼群入圈后落定,牧房里,炊烟升起,孩子们 的笑声在已经修建成汉族热色的平房四周响起……。这是如今依然保留的一个画面,而这种画面因为这里是西夏时期最重要的骆驼养殖基地而有了另一个层面的历史感。如今,生活在曼德拉山四周的阿拉善右旗的居民,身份证上显示的几乎全是蒙古族,因为民族情感,没人谈及这里和西夏的关系,就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那个藏传佛教的喇嘛庙里的喇嘛 ,恐怕也忌讳当年这里生活的是西夏的民众。---- 当年,这里是连接西夏西部和北部乃至西北部的一个中心,不仅有定居的西夏居民,也有驻军,更有来往于西夏国境北部的大量的商旅、僧人。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军队对西夏发动的几次战争中,这里也并不是重灾区,那么,那些生活在这里的西夏人哪里去了?

曼德拉山是个被风化的山,但曼德拉山不同于其他被风化的山体,它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整个山体由黑、白两种不同颜色的石头组成,为什么这里的石头会出现如此怪异的造型?为什么会出现黑、白两种不同质地的岩石呢?据专家考证,这里的白色怪石大部分是花岗岩,而黑色岩石,是在地质形成时,从花岗岩缝隙里迸发出来的沙磨漆岩石,在数千年前,这里是海底,岩石经过海水长期冲刷,形成了圆形、椭圆形的雏形;后来由于地质结构的不断变迁,海底上升为陆地,原石经过风力剥蚀,逐渐形成了如此怪异的形状。更为惊疑的是这些石头上,分布着那些讲述着历史的岩画,西夏也在其中 。西夏人和其他朝代在这里居住的居民,以岩画的形式,给这里赋予了独特文化内涵。

没有科考队先进的装备,没有探险者庞大的阵容,我还是一个人,轻轻地将自己孤独的脚步放在这里,一个人携带着西夏的诸多疑问,走进这个如今遍布蒙古族符号的山体,开始体验的是这里的天气变化,要不就是晴空万里,要不就是沙尘暴肆略。在曼德拉山山脚有一间小房,是当地在此设立的曼德拉山岩画管理所,在这个没有通讯工具,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长年驻守在此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个。问起和西夏的关系,他只是摇摇头 ,我知道,这里的人的概念中,已经彻底没有西夏这个词汇及其后面的其他意义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