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节 铁打的葭州,西夏的东界 (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公元1114年,葭芦川再次发生的战争使得西夏人战败,失去了如今的佳县县城,西夏疆域东界开始向西缩小。这次战争是宋、夏双方围绕佳县而展开的,西夏军队和宋军对垒的具体地点"柳树会"。宋夏柳树会之战,历史上的记载很少,柳树会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研究西夏的书籍中很少涉及,没有研究者得出确切的位置。我经过考察后认为,是在佳县的王家砭。王家砭乡出生的佳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庄怀厚先生告诉我:“其实西夏和宋军交战的佳芦川是王家砭,佳县的前身在那里,是西夏和宋军拉锯战的地带,经常发生战争,童年时,我们常能看见随处散落的兵器残骸和人骨。”在王家砭乡,当地的群众中,已经淡失了西夏的历史记忆,但在乡下,仍有不少西夏时期的遗址遗物。

在县城南边的白云山下的居民张杰东家,我住了三天窑洞,通过对这里的居民的生活习俗和语言分析,发现这里居民完全保留着一些古老异族生活的习俗,不妨大胆地推测:那些从青藏高原上流徙来的党项人,改变不了早晨起来喝奶茶的习惯,但陕北一带没有足够的奶茶供他们满足这个古老的习俗,他们发现这里的小米稀粥,完全在功能上满足这个古老习俗的延续,于是,每天早晨起来熬小米稀饭逐渐取代了当初在青藏高原上的喝奶茶的习惯;千百年来,这里的居民养成了每天早晨起来喝稀饭的习惯。“一天不喝难受得慌,而河对面的那些人(指山西临县一带的人)就没这个习惯。”这里的语言,完全也是和周围地区不同的语言派系。米脂县从事当地文史研究的贺国建就此告诉我说:“这一带的语言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和汉族语言不通的语言风格,这里是党项人在陕北的崛起之地,他们对这里的有效控制时间长,党项人的语言遗风或许就是这里的语言。"

通过田野调查和当地文史资料的查阅,我认为佳县和西夏的前身今世是这样的:公元997年,经过和宋朝长期的拉锯战后,这个军事要地开始走进了党项人的版图,出现了后来的西夏行政版图中被后人所说“东控黄河”的一个明显雏形。苗发远提供的县志稿本中明确写道:“997年以后,被西夏国占据。”公元1082年,宋和西夏发生了著名的"永乐大战",这次战争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宋史?夏国传》记载:宋朝在这次战役中共损失兵员60万,钱、粟、银、绢以万数者不可胜计。大战带来的疲惫是双方的,也给双方带来了谋求暂时和平的倾向,7年后的公元1089年,西夏归还永乐战役中的俘虏的宋军将士419人,代价是宋朝将葭芦等四寨割予西夏,这是葭芦正式走进西夏行政版图的开端。公元1099年,原来是一个军事要塞的葭芦寨被西夏升格为晋宁军,并领辖着黄河对面的临泉县(今山西临夏县)隶属河东路。公元1184年,晋宁军才改为葭州。《宁夏通史》的叙述里,我们可以证实佳县再次被西夏军队控制:“西夏放还了在这次战争中的宋军部分俘虏,宋朝交还了米脂、葭芦、浮图、安疆四寨,双方取得短暂的和平。”这四寨的归附与紧接着的和平,为西夏和宋军谋求更大的军事扩张带来了物质和时间上双重储备,这种储备在时间上的体现是8年的期限。公元1097年,宋军队对西夏控制的陕西定边一带的洪州、宁夏盐池一带的盐州和内蒙古鄂托克旗、乌审旗一带的宥州一带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从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来看,对西夏的疆域东界的界定是从今包头市往东延伸,至东胜州(不是今内蒙古的东胜,应是陕北榆林一带的神木、府谷一带)才蜿蜒南下的,在沿着晋陕黄河大峡谷南下的途中,经过火山军和晋宁军、绥德军直指延安府。在西夏军事版图上,这三个军同属于左厢神勇军司,与位于陕北横山北部的祥?军司、宥州地界的嘉宁军司等三大军司,一起构成了西夏在宁夏灵武和陕西佳县中间地带横跨陕西、内蒙古和宁夏三省上千里的地域,西夏对这一带的有效管辖的时限一直到西夏末期。-----公元1288年八月,蒙古军队在木华黎的带领下征陕时,无法从正面攻下这里,只好“假道西夏”自东胜过黄河南下,才攻克葭州。

黄河在晋陕峡谷中的穿行,日夜奔腾的湍流卷走了西夏在这里曾经的杀伐和争虏,也日益模糊着学术界的视线,800多年来,学者们在一句“东控黄河”的西夏东疆之定中,一任西夏最东端的地理界定飘移着、模糊着。我国知名的西夏学者罗矛昆先生就我的探访结果,指出:“历史上记载西夏的地界有河西之说的,但它说的河西就包括宁夏境内黄河东边的灵武市,这就说明历史上所说西夏境内的河西是指宁夏灵武一带的黄河以西,而它的疆界中所言的东控黄河指的就是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河。文献资料说的"东控黄河"应该是你发现的佳县边的黄河。"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