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节 统万城,黄沙深处的“泰坦尼克”(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诗里描写的,是匈奴时期的北中国草原上的情景,在900多年前的陕北一带,这种情景也常常出现。匈奴人出现在这里时,在阴山之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一带,就建立了一个和后来的西夏有关的城池------陕北高原上的统万城。

1960年,整个中国都陷入了一片巨大的饥饿之中,成千上万的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却有一位中年学者,从北京出发,来到宁夏东部的沙漠地带,他就是开创了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先河的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在一个国家陷入饥饿之中时,侯仁之却带领几个学地质地理的学生,来到这里,他们要考察什么呢?----“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古城址,都被沙漠湮灭了,只留下了荒废的废墟。有时候虽然相隔只有十几里路,一眼望去却全都是黄沙野草。一般的情形就是头上是蓝天,脚下是黄沙。” 当年,他们一直往东行走,突然,沙漠中的一座古城废址引起了侯仁之的极大兴趣,他这样发问“当时我想的是,为什么有人会在沙漠上建城,这座城是什么时候建的,建城的时候当地是不是沙漠?” 这就是著名的统万城。 侯仁之先生看到“荒废的废墟”,就是西夏人和宋朝对峙在这一带时,双方修建的城堡,他发问的“城”就是统万城。,这是匈奴人留给西夏人也留给历史完成的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草原都城。统万城以废城的模样出现在沙漠之中,已经湮没在沙漠和当地人的记忆深处了他当时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沙漠地理上,这坐当时被沙漠和历史双重湮没的废墟,自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40多年后,当我来到这里时,侯先生笔下当年的这种情景,并没有多大改观。那些被黄沙掩埋的历史真相,也往往被学者忽视。我不知道侯仁之当年在这里的具体路线,我只能说我进入黄土高原上的陕北路线:离开银川向东,越过黄河、经过宁夏的盐池县就进入了陕西境内,这也是侯仁之先生在他的考察报告中所说的“宁夏东部沙区地带”。从陕西的横山县城出发,到雷龙湾后再逆着无定河向西,过小湾畔,便进入了一片沙丘连绵的地带。无定河边的稻田消失了,高大的旱柳树也逐渐稀少。南岸多是旺盛的芦苇和黄蒿、沙柳,北岸是一片沙漠。

公元前4世纪时,连年响彻这片土地的是匈奴人的征战之声,他们活跃在北方大地上,曾一度占据了陕北一带。秦始皇时发动的大规模战争,使匈奴人在汉族军队的强大攻击下退守到了阴山之北地区。留给这里的是战争暂时消隐后的荒凉和沉寂。西汉初年,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夺回了河套地区,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草原军事帝国-----匈奴单于国。控制的地区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到辽河,西逾葱岭。匈奴政权的建立,结束了我国北方游牧部落的分散局面。匈奴逼近了陕北一带,双方发生的著名的“白登之围”,使汉高祖采取了和亲政策,把女儿嫁给了冒顿单于,不仅换来了暂时的太平,还使冒顿单于的子孙随母亲的姓氏改姓刘。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军事将领的抗击,才稳定了汉朝和匈奴在这一带的战乱局势。

公元391年秋天,从内蒙古到陕北的大路上,"大夏国"的开国皇帝、冒顿单于的后代赫连勃勃(汉族名字叫刘屈孑),带领一支疲于奔命的逃亡队伍匆忙行走,当时仅十一岁刘屈孑身为冒顿单于的后代,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狼狈的局势呢?

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此前一直驻屯在代来城(故址在今天的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乡白城台村)。公元391年,刘卫辰率领数万人攻打北魏,魏太祖拓拔硅率军迎战,击败刘卫辰后乘胜攻入其领地,刘卫辰父子等仓皇弃城而逃时,内讧的部下杀死刘卫辰,他的三儿子刘屈孑则逃出虎口,投奔薛干部。在那里过了4年的寄居生活,逐渐出落成一个英俊少年,被后秦当政者姚兴赏识,封为安远将军,帮助莫弈于镇守高平(也就是今天宁夏南部的固原)。莫弈出于赏识,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