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土高原,党项人的中转站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甘肃东部和陕西西北部交接处,是世界上黄土层最厚处,也是黄土高原地貌的最集中体现地带。中国文明史的记载中,这里一直闪现的是匈奴、氐、鲜卑等少数民族,汉族政权对这里统治也总是呈现出一种放风筝式的游离状态。唐朝时期,这里走来了一批陌生人:他们来自远在几千里外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汉族史料称他们为羌人,----严格的讲是古羌族中的一支党项人,其他民族对他们有着不同的称呼:藏族称为mi nia,蒙古人后来称为唐古特人。 在国外的文献里,更多的承续了蒙古人的说法,将这批唐时来到这里的异乡人、异族人称为唐古特人。

隋唐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党项羌人,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边受吐蕃人的强大军事进攻,东边一直和汉族政权进行着长达千年的征战,导致汉族政权几乎没中断的征伐,在吐蕃和汉族政权的双重夹击造成的夹缝生存里,他们最终选择了臣服唐政权。唐朝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这条线路因缺乏翔实的史料记载和研究历史者的亲为丈量,而变得神秘且模糊。从20世纪末期开始,我经过几次的实地考察,逐步探明了这条线路的大致脉向和走迹:党项人离开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黄河上游四川和甘肃、青海三省交接处的原居地后,沿着白龙江流域东下,进入甘肃的陇南、陇东一带,随之进入黄土高原,陇东旱塬的原始地貌使他们沿袭千年的流牧生活受到了影响。于是,这游牧民族在辽阔的北黄土高原上继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从陕北高原到鄂尔多斯高原,从晋陕峡谷到黄河流域,最终在"黄河十害,唯富河套"的宁夏卫宁平原上,建立了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政权大宋皇朝相抗衡的西夏王朝,这种抗衡持续了190多年。后来,帝国的梦想被蒙古人的铁骑踏碎。那些王朝的贵族、上流人士及对帝国忠心的僧侣、宫女、工匠、艺人、将士等各色人等,逆着党项人最初从白龙江进入黄土高原的线路,开始了一场神秘而遥远的逃亡。

党项人还没建立西夏政权时,他们的祖辈就在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建立过地方性政权,在无定河畔留下了极其浓郁的生活气息。西夏建立后,还有大批党项人留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也一度属于西夏政权和宋朝进行拉锯战的战区,西夏帝国灭亡后,这里生活的党项人后裔的去向,被研究西夏后裔的学者一度忽视。黄土深处,掩埋的党项人后裔面孔,需要怎样的努力才能辨认得清楚呢,对西夏人的探寻是个杂乱而漫长的过程,这里是党项人进入汉文化生活圈的第一个大片生活区,也是他们在汉文化语境中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政权的核心地区。审视党项人自青藏高原而来到建立大夏帝国的整个流程,黄土高原显然扮演了跳板的作用,这里是帝国建立的一块坚硬的基石。对大夏党项人的追寻,就以这里为开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