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精神视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直到临终的时候,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仍然坚持认为他到达了他要寻找的‘印度’。他登上了靠近齐潘戈(日本)的岛屿,登上了契丹(中国)的大陆。他接近了马可·波罗所说的蛮子[中国的另一别称]的海岸,距离大汗的领土只有数里格之遥。”[1866]中世纪的一里格是一般的船只行驶一个小时的平均距离,大约在七至十二英里之间。今天我们可能会对哥伦布临终前的错觉报以一笑,但是他对自己看法的坚持与他史诗般的发现之旅一样,向我们揭示了他所处的时代。尤其是,它们表明发现新大陆的这个人属于中世纪,而不是现代。

哥伦布代表了所有的历史力量,无论他有没有意识到这点。首先,他的航行是数世纪以前就开始的一大批航海胜利的高峰。(巴尔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在16世纪对这些航行进行了调查和总结。[1867])有些航行比他的距离更长,也不比他的更安全。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发现之旅共同代表了人类最令人惊叹的特点:对知识的好奇。人类在中世纪向未知世界的冒险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因此从根本上将我们与哥伦布的时代分离开来。虽然对商业利润的追求往往是这些旅行家的一个动机,但是很肯定的是,他们的旅行也代表了最纯粹的对知识的好奇。

正如之前所讨论的,历史上西欧曾经并不在旅行和探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希腊人在公元前7世纪发现了大西洋,当时他们将直布罗陀海峡命名为赫拉克勒斯之柱。根据赫卡泰乌斯的说法,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平的圆盘,中心在特洛伊或后来的伊斯坦布尔附近,地中海通往大洋,大洋完全包围陆地。[1868]公元前6世纪后期,意大利南部的一位毕达哥拉斯追随者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太空中有十个这样的物体围绕着位于中心的火而旋转。这些其他物体包括太阳、月亮、固定的星星(天空)、五个行星和一个反地球。[1869]我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位于中心的火和反地球,是因为我们的行星有人居住的一面总是背对着位于中心的火。对许多人来说,地球是平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接受了毕达哥拉斯派的观点,苏格拉底甚至称地球只是因为巨大所以看上去才是平的。

希腊人知道陆地从西班牙向东一直延伸到印度,有传言说在更东方还有陆地。南北方向的陆地就不那么为人所知了,不过亚里士多德认为陆地南北长是东西长的五分之三。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亚洲一直向东延伸,环绕整个世界,与赫拉克勒斯之柱只相隔一小片水域。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冲击力的思想,几个世纪以后,当哥伦布扬帆起航时,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大意义。[1870]

我们所知的第一位伟大的旅行家是生活在马萨利亚(现代的马赛)的皮西亚斯。马萨利亚的居民从那些沿着罗讷河航行并遇见过其他旅行家的船夫口中得知,在北方有大到容纳岛屿的巨大海洋,那里出产贵金属和一种漂亮的棕色树脂,非常有价值,被称为琥珀。但是罗讷河并不通向这片北方的海洋,也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在多远的地方。然后,在大约公元前330年,从西地中海回港的水手报告说赫拉克勒斯之柱这一次没有军队把守。对马萨利亚的商人来说,这是他们等待已久的机会。他们寻找北方海洋的道路畅通了。人们选出皮西亚斯进行这次航行,并配备了一艘一百五十英尺长的船(比哥伦布的船还大)。[1871]他紧靠陆地航行,最终到达了法国北部,然后在寒冷的雨水和雾中,穿过了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海域,到达了他称为奥卡的群岛(我们今天仍然称之为奥克尼群岛)。接着他穿过设得兰群岛和法罗群岛,到达了一片陆地,在这里,夏天的第一天,太阳二十四小时都在地平线之上。他将这个地方称为图勒,之后的几个世纪,图勒实际上就是这个方向的世界尽头。它可能是冰岛,或挪威、设得兰群岛或法罗群岛。皮西亚斯回程通过丹麦和瑞典,发现了一片通往内陆的宽广海域,波罗的海,开始了对琥珀之地的探寻。他发现了从南流向北的河流(如奥德河与维斯瓦河),并意识到关于北方海洋的消息就是这样传到地中海的。但是当他回到家乡,许多人拒绝相信他的话。之后迦太基人控制了赫拉克勒斯之柱,大西洋又一次被隔绝在外。[1872]

在另一个方向上,希腊人也知道波斯之外有一个地方叫印度。他们听说了许多神奇的故事:一个极其显赫的国王能够号令十万头大象参战;据说还有长着狗头的人,狗头上有巨大的蠕虫,能把一头牛或骆驼拖入河里吃掉。[1873]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了他的一系列征服,越过波斯,来到阿富汗,一直到达印度河。在这里,他确实遇见了鳄鱼,即传说中巨大的蠕虫。[1874]他沿着印度河往南,直到来到一片大洋,传说中的南方大洋。因此现在这就是个“事实”了,陆地确实如古人所说,被海洋所包围。[1875]

学者们开始收集所有这些旅行细节,尤其是在拥有闻名遐迩的图书馆的亚历山大港(见第8章)。[1876]其最著名的图书馆长之一厄拉多塞(前276—前196)可以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地理学家,他着手绘制了更精确的世界地图。他用第8章描述的方法,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略小于25000英里。这一数字与真实答案相差不远。这还不是厄拉多塞唯一的成就。他还根据气候计算了可居住的陆地,发明了与太阳角度相关的纬度概念,这使得对诸如亚历山大港、马萨利亚、阿斯旺和麦罗埃等城市更精确的定位成为可能,麦罗埃是人们溯尼罗河而上发现的。[1877]大约公元前140年,喜帕恰斯在厄拉多塞工作的基础上,将地球周长调整为25200英里(252000斯塔德),这样他就可以将它以70英里为一度,正好分为360度。这使得他能够在地图上每隔一度画一条纬度,他称之为klimata,我们今天使用的“气候”(climate)一词就是这样来的。[1878]

在罗马时代,知识的进步主要是贸易带来的结果。罗马对丝绸的需求意味着人们发现并扩大了陆上丝绸之路和通往中国的海上路线。情况究竟如何,可以从亚历山大港一个不知名的希腊商人在大约公元100年写的航海指南中看出。这本书叫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描述了对南至拉夫塔的非洲东海岸(大约1500英里)的探索,然后是从红海到印度河的印度洋北岸,之后是到锡兰(斯里兰卡),但再往东去的信息就很模糊了。但是这个不知名的希腊人表明,他是知道恒河和更远方的丝绸之地(即中国)的。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地理知识的增长许多都是因为丝绸,而且丝绸促进了知识的不断更新。继厄拉多塞之后是140年的克劳狄乌斯·托勒密。

虽然托勒密手头的信息比厄拉多塞更多,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准确的,而且他也要为哥伦布航海时带有的一些误解负责。是托勒密发明了经度的观念,虽然当时没有办法计算这些线应该怎么走。他的思想是将世界分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以助于精确定位。除了中国,他的地图中还包含了有关大西洋的信息,谣传大西洋中的幸运岛就在非洲沿岸的某处。[1879]

托勒密之后,地理学在基督教极端主义时期陷入低潮,其他思想领域亦是如此。6世纪,一个叫科斯马斯的航海商人兼修士提出地球是一个长方形。他的观点基于《出埃及记》,在书中上帝召唤摩西到西奈山,并向他揭示了许多秘密。上帝指导摩西建造一个圣所,并称圣所应该再现这个世界的形状。对于科斯马斯来说,这暗示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