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想象力的爆发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最重要的首先是从中亚通过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庭传入的琴弓,早在10世纪,那里的拉巴巴琴和鲁拉琴就搭配单弦或两弦的琴弓演奏。在欧洲,琴弓首先出现在西班牙和西西里,但是很快向北传播。演奏用琴弓直接从打猎用弓发展而来,拨动弦的声音会很快消失,但是如果加上弓的话,震动的弦音能够持续很长时间。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第二件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是12、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在中东发现的新乐器迅速传播,尤其是小提琴。它首次出现在11世纪的拜占庭插图画中,它有多种形状——卵形、椭圆形、长方形,而且通常都制有弓腰,这样会更灵活。其他乐器还有三弦琴和吉坦,后者是吉他的原始前身,用一大块木头挖空制造而成。[1843]

带弦键盘乐器最初出现在15世纪的前半期,它或许发展自一种叫切克的神秘乐器。切克只能从图画中看见,现在没有真实的模型。还有一种称作“莫纳柯蒂斯”(可能是毕达哥拉斯发明的)的早期翼琴和一种早期拨弦古钢琴,这是一种颇大的乐器,后来的小型立式钢琴和小型有键乐器就从中脱胎而来。到16世纪,随着人们对半音阶风格的喜爱增长,鲁特琴、六弦琴、维奥尔琴和小提琴变得非常流行。1560至1574年间统治法兰西的查理九世从克莱默那著名的小提琴制造者安德里亚·阿玛蒂那里定制了38把提琴,分别是12把大提琴、12把小提琴、6把中提琴和8把低音提琴。

在管弦乐器中,管风琴自罗马时代就开始使用,尽管从10世纪以后它完全成为教堂乐器。从东方输入的最重要的是肖姆管,源自波斯的唢呐,是一种有指孔和喇叭口的簧乐器。现代双簧管可能是17世纪中期一个来自奥特泰尔家族的人发明的,供法兰西宫廷使用。[1844]双簧管被认为是小提琴的补充,它们一起组成低音部。

一些新的音乐形式在11世纪以后陆续出现,尤其是情歌小曲、奏鸣曲、新教圣咏、协奏曲、清唱剧和(之前提到的)歌剧。情歌小曲是意大利受过教育阶层的一种主要世俗音乐形式,在约1530年达到极盛。它源自意大利的一种抒情诗歌形式,通常是些爱情歌曲,目的是娱乐而不是对心灵感情的严肃评论,由单一乐器伴奏。在阿德里安·维拉尔特的影响下,情歌小曲得到更大的发展,五个声部变得更常见,合唱变得更丰富更感性。随着情歌小曲的成熟,欧洲的音乐领导权也从佛兰德人转移到意大利人,尤其是罗马人和威尼斯人手中,尽管我们不应忽略法兰西人在发明香颂中的贡献,它在别处又称为“法兰西香颂”。香颂非常轻快、活泼,经常包含伤感的“爱情小调”(用爱因斯坦的话),声音常模仿鸟叫、战争场面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奏鸣曲。情歌小曲和香颂/奏鸣曲的伟大倡导者是乔万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1525—1594)和奥兰多·拉苏斯(1532—1594)。帕莱斯特里纳在1571年后是罗马圣彼得教堂的乐队领导人。他创作了94首弥撒曲和140首情歌小曲,不过他主要还是个宗教作曲家,在音乐中创造出超凡脱俗的纯粹;而拉苏斯是情歌小曲和赞美人世之爱的圣歌的大师。对乐器风格和卓越才能的追求最后导致音乐鉴赏家的产生,尤其是对键盘乐器和木管乐器的鉴赏。这里我们看见同绘画一样的发展方向:音乐家作为艺术家而获得应有的尊重。[1845]

到该世纪末,法兰西香颂分成两个类型:为管风琴乐器而写的奏鸣曲和为弦乐器而写的合组曲,前者发展为协奏曲(后来又发展为交响乐),后者发展为室内奏鸣曲。协奏曲的最初意义是“一起的独奏”,不区分人声和乐器。实际上,一开始“协奏曲”“交响乐曲”和“奏鸣曲”这几个词可以互换使用。到后来,奏鸣曲用来表示为一种乐器谱写的乐曲,在17世纪最后几十年,协奏曲开始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没有人声的乐器组合。因此,在管弦乐队这个术语在18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之前,有一段时间协奏曲本质上就是我们现在的管弦乐队。在那之后协奏曲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它现在的意义,也就是独奏乐器和乐队的标准术语。

发明歌剧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相信,音乐的首要功能是强化语言的感情效果。这种新的音乐话语一开始被称为“吟诵”,在主要由一些和弦与偶尔为加强戏剧效果而加入的不和谐音组成的音乐背景中朗诵文本。不过从一开始就有了和音结构,与简单的“横排”音乐相对的所谓“竖排”音乐。和音,一种由同时发声的不同音调组成的音乐单位(竖排记谱),成为歌剧的一个重要元素。[1846]这和复调音乐很不同。歌剧也促进了管弦乐队的发展,管弦“乐队”(baná)这个特殊的名字来自乐器组合靠近舞台的事实(在古希腊,乐队位于合唱队站立的地方,在剧场主要的演出区前面)。

第一个伟大的歌剧作家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1567—1643)。他为六弦提琴和小提琴谱写、并于1607年在曼图亚上演的歌剧《奥菲欧》,相比佛罗伦萨上演的早期歌剧是一大进步。蒙特威尔第拥有独特的和音天赋,这能让他引进一些大胆的不和谐音,但是他的音乐的主要特色是伟大的表现色彩,相比以前的作品,这是极大的进步。《奥菲欧》如此受欢迎,以致它的全部乐谱立刻被出版,这也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出版技术的重大突破。一年后,还是在曼图亚,他创作了《阿丽亚娜》,可能比之前更富于戏剧性,和音更多。在创作这部歌剧期间,蒙特威尔第的妻子去世,他陷入绝望之中。最后的作品是《阿丽亚娜的哭诉》,它可能是第一首成为流行歌曲的歌剧咏叹调,“在整个意大利哼唱”。由于蒙特威尔第的成功,歌剧院开始在整个欧洲修建,尽管直到1637年歌剧院还都是私人建造,是贵族的专有权利。只有在那之后,在威尼斯,观众才可以买票进入。17世纪的威尼斯拥有十六家歌剧院,任一晚上都有四家开放。[1847]

清唱剧是类似歌剧的圣咏,几乎同时发展起来。它是一种从头至尾都有音乐伴奏的圣剧。虽然以前也尝试过这种形式,但是只有在埃米利奥·卡瓦列里(约1550—1602)于1600年为《灵魂与肉体的再现》配上音乐之后,清唱剧的现代形式才可以说开始了。第一次清唱剧演出是在罗马的圣菲利普·内里祈祷室进行的,这也是清唱剧(字面意思为祈祷剧)得名的原因。在一部清唱剧中,由歌唱者、音乐家和合唱队组成的全班人马都用上,但就是没有“动作”,没有服装,也没有布景效果。[1848]

虽然音乐中的故事叙述比绘画中来得稍微晚点,但是它一旦出现,就很快找到了全部表现手段。音乐的世俗化是16世纪发生的,它把音乐从宗教陈规中解放出来,新的形式成为叙述不同故事的方法,这些故事可短可长,可严肃可诙谐。这极有可能是音乐史上最大的变化。

委罗内塞在威尼斯接受异端裁判所的审讯和巴尔迪的音乐同好会在佛罗伦萨聚集的差不多同一时期,伦敦发生了一件同样值得注意的事情。“同时代的人看见了它;外国游客为之惊叹;法因斯·莫里森在写于1617年的《旅行日程》中记下了它:‘在我看来,伦敦比世界任何地方都拥有更多的戏剧,这些演员或说喜剧表演者比世界任何地方的都要优秀。’他们目睹的是伦敦舞台的一种爆发,它体现了各种文学形式的突然繁盛:莎士比亚和马洛的戏剧、多恩和斯宾塞的诗歌,钦定本《圣经》的翻译。”[1849]然而,在英国最杰出的是戏剧。

彼得·霍尔说,历史性的时刻是1576年的春天,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