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上帝与人之间”:教皇的思想控制手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势力(《圣经》中第一次提到“敌基督”是在《约翰一书》中)。这个传统在拜占庭帝国极为盛行,并通过10世纪的著名文献——阿德松所著的《敌基督信》传到西方,成为西方长达几世纪的标准观点。[1566]阿德松是一个僧人,后来成为蒙捷昂代尔修道院院长,在给德意志帝国的复兴者奥托二世的姐姐热贝嘉的信中,他全面介绍了敌基督思想。这是一部“颠倒”的圣徒传记和叙述,也是它无比受欢迎(被广为翻译)的原因。在阿德松的叙述中,敌基督(最后一位敌基督)将出生在巴比伦,前往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自行割礼,并创造包括起死回生在内的七个奇迹。他将统治四十二个月,最后死于橄榄山,但阿德松并未明确指出是耶稣还是大天使米迦勒造成他的死亡。在绘画及书的插图中,敌基督常被描绘成一个坐在天启之兽背上或只是勉强驾驭它的国王(少数情况下是一个提坦)。[1567]

菲奥勒的约阿希姆与阿德松的不同之处是,前者将教皇本人看作敌基督。约阿希姆认为,《圣经》注解是了解上帝旨意的唯一途径。在此基础上,他从《启示录》第十二章看出:“龙的七个脑袋象征着七个暴君,对基督教的迫害正是从他们开始。”[1568]他们是:希律(犹太人对基督教的迫害)、尼禄(异教徒)、君士坦丁(异教徒)、穆罕默德(撒拉森人)、“美兹莫斯”(巴比伦之子)、萨拉丁以及“第七位王”,也就是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最后一位“最大的”敌基督。身为熙笃会修士,约阿希姆建立起自己的修道会,并实践自己的想法。他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未来取决于修道生活,他认为其他组织终将消亡。但通过对《圣经》和七头龙的解读,他推断,最后的敌基督将会效仿耶稣,具有教士和国王的双重形象。由于11、12世纪的教皇对君主权力的追求,难怪约阿希姆认为教皇就是他寻找的敌基督。[1569]

他的观点很受欢迎,很可能是因为它的诉求简单明了:一切都颠倒了。教皇的所作所为越积极,敌基督就越具有欺骗性。末日即将到来的“事实”使千禧年信徒的信念比任何人都坚定。约阿希姆信徒推断,世界历史分为三个时代(本书“导论”部分已有提及),分别由圣父(从创世到道成肉身)、圣子(从道成肉身到1260年)、圣灵(1260年之后)主宰,圣灵时代现有的教会机构将被清除。1260年并未发生任何大事,这使约阿希姆的理论失去了依据,但他的思想仍在此后流传了一段时间。[1570]

对教会形成最大威胁的异端是清洁派(纯洁者、圣人),又称作阿尔比派,以图卢兹附近的阿尔比城命名的。[1571]清洁派运动背后的主要思想秘密流传已久。这些思想让我们想起4世纪的摩尼教徒,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在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宗派中存活下来,被称为鲍格米勒派。然而,同样有可能的是,清洁派由更传统的神学和哲学中的新柏拉图思想发展而来。(有充分证据证明,许多清洁派教徒接受过较高的教育,精通辩论之道。)最后一种说法是,他们很可能来自犹太教神秘主义——喀巴拉,尤其是诺斯替主义。摩尼教徒认为,世界上有两个神,分别主管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他们为争夺世界的统治权长久不息地斗争。(这与敌基督思想有明显相似之处。)与这些信仰相联系,人类被看作精神(美好的)和物质或身体(邪恶的)的混合体。像其他异教徒一样,清洁派教徒是追求纯粹精神——“完美”境界的禁欲者。婚姻和性行为是应当避免的,因为它们产生更多的物质。清洁派教徒也不食用肉和鸡蛋,因为它们来自交配繁殖的生物。(由于对生物的认识存在局限,他们吃鱼类和蔬菜。)他们认为,饥饿而死是得到救赎的最可靠方法,人在弥留之际受过坚信礼后,不应当再吃任何东西,否则会被再次亵渎。这样看来,他们宁可饥饿而死。[1572]然而,他们也承认,即使没有过一种完全纯洁的生活,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肯定“完人”,即清洁派的领导权而获得救赎。真正清洁派信仰的所谓“听众”在临终之际会接受圣礼,洗清在世时的所有罪恶,使灵魂与圣灵重聚。对“不完美”的人来说,临终“净化”是唯一真实的通往上帝之路。[1573]关于清洁派有各种各样耸人听闻的观念。例如,据说他们拒绝承认道成肉身,因为它表明上帝被“禁锢”在邪恶物质之中。只要能避免怀孕,他们就会性滥交。他们让孩子饥饿而死以得到救赎,同时为世界消除更多的物质。据说,所有这些恶行都能轻易获得认可,因为清洁派的惯例是允许在死前净化,那么其他的行为又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清洁派先是在讨伐阿尔比派的十字军圣战(1209—1229)中受到挫折,这使它失去了贵族的支持,之后受到成立于1231年用来应对威胁的教皇裁判所的镇压。这些运动除了帮助法兰西国王兼并这片土地外,还将“十字军东征”重新定义为欧洲内部反异端的战争。[1574]这反过来强化了欧洲对自身作为基督教世界的认识。

随着1200年的到来,教廷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最大的,或至少最明显的威胁来自异端,但也存在其他问题,尤其是教皇本身的软弱无能。1181年亚历山大三世死后,即位的多个教皇无力应对信仰的巨大改变和十字军东征的余波,更不用说从巴黎和博洛尼亚新兴大学中得到解放的新学术。严格地说,亚里士多德(他在大学中被重新发现)不该被视为异端,因为他早于耶稣,但他的思想仍然引起罗马教廷的恐慌。下章将重点讲述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性。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198年枢机主教团选举出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作为教皇,希望他可以统治长久,逆转教廷的境况。虽然寿命并不长,但是教皇英诺森三世并未让众人失望。

洛塔里奥·孔蒂,即英诺森三世(1198—1216),出生于一个罗马贵族家庭。他分别在博洛尼亚和巴黎学习法律和神学,成为当时欧洲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并在二十六岁就早早进入枢机主教团,辅佐舅舅克雷芒三世。但英诺森三世靠的却不仅仅是裙带关系,他的共事者都被他非凡的才能和决断力所折服。加冕之日,他明确地描绘了未来。他宣称:“我就是耶稣与之说话的人。耶稣对我说:‘我将交给你天国之门的钥匙,你在世间拥有的一切,在天国也会同样拥有。看看这位管理着整个家庭的仆人;他是耶稣基督的代理人,圣彼得的继承人。他站在上帝和人之间,小于上帝,大于人类。’”[1575]

大于人类。或许没有哪位教皇比英诺森三世更自恃了,说句公道话,英诺森三世言之凿凿的背后多半是虚张声势。英诺森三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属于教皇管辖”,耶稣授权圣彼得“不仅统治全基督教会,而且掌管整个世俗世界”,而他,英诺森三世,则决心建立或重建世间新的平衡,在欧洲建立全新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秩序。[1576]英诺森三世去世时,教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对抗异端,争夺世俗权力,提高神职人员的素质,打击知识异端。正是英诺森三世首次征收什一税资助十字军东征,由于这次成功的尝试,1199年他又第一次向教士征收所得税来资助教廷本身。也正是英诺森设立了异端裁判所,才有效地对抗了阿尔比教派。1208年,一位教皇使节在法兰西被谋杀,图卢兹伯爵被认为脱不了干系。这使英诺森三世产生了讨伐异端的想法。[1577]这并不是西班牙那个臭名昭著的异端裁判所(那个裁判所与其说是教会机构,倒不如说它是王室机构),但跟它有类似的想法。英诺森三世制定了一套新的法律程序,用调查和审问的方式系统地搜寻异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