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巴格达和托莱多的哲学与代数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亚历山大港被穆斯林占领。如我们所了解的,亚历山大港在此前长期是世界的数学、医学和哲学中心,因此穆斯林获得了大量关于这些学科的希腊文书籍及手稿。后来,智慧馆中出现了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花拉子米。像欧几里得一样,他成为知识界无人不晓的名字。他以两部作品著称于世,一部具有较大的原创性,另一部原创性稍弱的作品或许根据《信德欣德》(《悉檀多》的阿拉伯文名字)而编成。《悉檀多》由婆罗摩笈多所著,曾被带到曼苏尔的宫廷,里面描述了各类算术问题及印度数字。花拉子米原创的书如今仅存拉丁文译本,阿拉伯文原本已经失传。[1252]该书的拉丁文书名的意思“印度计算法”。花拉子米对印度算术体系做了十分完备的叙述,正如卡尔·波耶指出的,“人们认为计数法起源于阿拉伯,这种广为流传但错误的认识或许得归因于他”。[1253]花拉子米并未将它称作自己的创造,但是这个新的记数法却被称为花拉子米记数法,最终简化为算法二字,现在指任何特定的程序法则。数字符号的演化过程参见图10,但其中并未显示这些转化的过程多么缓慢。甚至到11世纪,阿拉伯学者书写数字时仍然使用全称和文字。

花拉子米也被视为“代数之父”,他的《代数学》(Hisab al-Jabr wal muqabalah)也的确包含八百多个例子。《代数学》在12世纪被盖拉尔多译为拉丁文,直到16世纪仍被用作欧洲大学的主要数学教材。从阿拉伯文版本的前言(拉丁文译本中没有这一部分)来看,代数很有可能起源于复杂的伊斯兰继承法。为决定哪个儿子该继承什么及怎样还清债务,这些法律通常涉及复杂的计算。Al-jabr一词明显具有“还原”或“完成”的意思,也明确指移到方程另一边的负项。Muqabalah意为“对消”或“平衡”或与之十分相近的意思。《堂吉诃德》中,“代数学家”一词用来指跌打医生,即一个还原者。在二次方程中,等式两边同时消项以还原平衡。[1254]在《代数学》中,花拉子米提出了用符号(如X)代表未知量的思想,并用六个章节介绍包含三个量的六种方程的解法:它们是根、平方和数。

图10 数字的谱系[1255]

(Source:Carl Boyer,A History of Mathematics,New York:Wiley,1991,p.237.This material is used by permission of John Wiley&Sons,Inc.)

尽管《代数学》历来被视为代数学的开山之作,20世纪末土耳其发现的一部手稿却令我们对此提出质疑。这部名为《混合方程的逻辑必然》的书与《代数学》内容十分相似,解出的一些方程更是一模一样。因此,似乎其中一部是在另一部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究竟哪一部最先出现却无人知晓。[1256]

在化学科学领域,阿拉伯的领军人物是8世纪后半叶居住在库法的贾比尔·伊本·哈扬,西方称他为格伯。同那时的多数化学家一样,他沉迷于炼金术,尤其沉迷于用普通金属炼金(贾比尔认为通过一种神秘物质伊克西尔,或长生不老药,就可以做到,但仍未发现这种物质)。炼金术士还相信他们所研究的是“平衡的科学”,认为通过观察并改进天然生产方法就可以生产出贵金属。[1257]但是化学为系统实验提供了机会,贾比尔当然也是实验方法的创始人。他首次系统地描述了最主要的化学操作过程:煅烧、还原、蒸馏、升华、熔化和结晶。与此同时,拉奇将自然物质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他认为,矿物质分为精(汞、卤砂)、矿(金、铜、铁)、石(赤铁矿、氧化铁、玻璃、孔雀石)、矾(明矾)、硼砂和盐类。在这些“自然”物质之外,他又增加了“人工”物质:铜绿、朱砂、烧碱及合金。他主张实验研究,为化学与炼金术的彻底分离做出了巨大贡献。[1258]

正如安拉创造了完美的世界,“艺术”只能用作“装饰”以赞美安拉的创造一样,哲学是关于事物存在方式的学问,不过也只是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之内。

换言之,哲学具有明显的无可避免的局限性:启示永远在理性之上。与科学一样,阿拉伯哲学本质上是希腊式的,融合了印度及其他东方思想,用阿拉伯语表达,并且一直以来都有个预设:理性是有限的。从事哲学活动的侯凯玛(智者)与从事神学的穆台凯里姆(神学家)就形成了对比。

肯迪、法拉比和伊本·西那是三位最伟大的阿拉伯哲学家。肯迪于约801年生于库法,他既融合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又非常重视毕达哥拉斯的理论。在他看来,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成就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肯迪出身高贵,“悬诗”的作者之一伊木鲁勒·盖伊斯(大约卒于545年)是他的祖先。阿拉伯人将肯迪称为“阿拉伯哲人”,并常认为他是首位阿拉伯哲学家。事实上,肯迪更是一个哲学的传播者(希腊式思维的倡导者),而不是一个原创思想者。他冒着遭传统穆斯林忌恨的风险,坚持认为哲学和神学不同,并主张神学应受如逻辑这样的哲学规则支配。同时,他认为哲学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像神学那样认为通往真理的道路有等级区分。他写了大量关于灵魂的作品,认为灵魂是安拉创造的精神实体。他的主要成就或许可以用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来总结:他走进马蒙的沙龙,并坐在高于神学家的位置上。当有人提出质疑时,他的理由是“你知晓的我都了解,但我了解的你却并不知晓”。[1259]

法拉比也试图融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是上文医学部分提到的伊本·西那在对柏拉图思想的改造中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希腊思想。[1260]伊本·西那的哲学具有冥想性质:他接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他对神的观念与亚里士多德“永不变动的推动者”(尽管伊本·西那称之为造物神)相近,认为其他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双重本质:肉体和灵魂。人的灵魂是神流溢的宇宙灵魂的一部分,是三种流溢中的第二种(第一种是智慧,第三种是物质)。他认为人死后灵魂依旧存在,但不会占据其他身体。人类的至高境界是成为先知,真正的先知不是通过中间人而是借神性之光直接从安拉那里获得知识。尽管安拉掌控主要力量,人类却有自由意志。而正统思想认为安拉的意志是永恒的,它决定一切,伊本·西那因此与之发生冲突。由于时间久远,现在很难理解伊本·西那在宣扬哲学与神学分离的过程中有多激进。然而,英格兰哲学家罗杰·培根(卒于1294年)认为他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哲学权威。[1261]

伊斯兰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往往是叙利亚人、波斯人和犹太人的成就。与此相反,伊斯兰神学(包括教法)主要是阿拉伯人的成就。“圣训”思想早已产生,但在8世纪这种传统经历了一些转折,其中最为显著的一次来源于著名的穆罕默德法令:“追寻学问,即便它远在中国。”这激励着许多穆斯林学者出外旅行,这些艰苦的行程最终被视为虔诚的象征,旅途中死去的人被看作殉教者,与圣战中牺牲的人一样崇高。[1262]旅行赋予虔敬的信徒以权威,谁能反驳他所见所闻的事实呢?因此,尤其在8、9世纪,圣训的数量猛增。在此,我们必须注意到,即便是虔诚的人也有私人的野心。据菲利普·希提称,一个在772年被处决的库法教师承认自己共捏造了4000条圣训。因此后来规定,一条“完美的”圣训必须具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