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公元0年的亚历山大港,西方和东方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的唯一真正方法,并且强调只有一个永恒的主。弥勒佛与伊朗的密特拉神有很多重合之处。大乘佛教认为,佛独自端坐于山峰,能够使所有事物成真。当邪恶在世上堆积,他就会以一种新的形象降下山顶,播撒光芒,大发慈悲,指引人们走上救赎之路。也就是说,除了最初的佛陀,还有一系列的佛,每个佛都在宇宙的发展演变和人类道德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来世佛弥勒佛将会来到世上,拯救世界脱离邪恶。

大乘佛教另一重要的概念是菩萨思想。菩萨在一生正行最终成佛后,为了留在世上服务和教化人们而推迟了归往极乐世界的时间。作为这个传统的一部分,菩萨提倡十大美德,克己是主要的个人美德,怜悯(爱他人)是最高的社会美德。[882]这意味着大乘佛教一个更大的改变,老师更多是一个传教者而不是僧人。“救赎之路只有一条,但它有三个门:一个是罗汉门(有修为的人,已到达极乐世界),一个是为善于冥想的人而开的门,第三个门属于无私、社会之人。”瑜伽对培养克己美德十分重要,但是念诵经文也非常重要。人在临死时的最后想法决定了他死后灵魂的命运,这鼓励了“正行”。人们死后,灵魂被送往炼狱,“承受各种折磨”。地狱一共有十六层,对不同的罪恶有不同的惩罚。[883]对那些没有罪恶的人们,他们的最终目的地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有七座喷泉,流淌着美德的泉水。每天清晨和夜晚的六个小时天上都会下花雨……每天早晨,这些有福之人将天上的花朵献给众多回到他们的乐土用餐的佛。反复诵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能升往这个天国。”[884]这与释迦牟尼的设想大不相同。[885]

佛教在中国汉朝传播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文武的分离。文即书写、文学和与之相关的价值:反思、理性道德、劝诫、文明。而武则表示暴力、武力、军事秩序。儒家重文轻武。但是这导致了两个不幸的连锁反应。第一,它使统治精英和各省的地方农民之间形成分裂,削弱了汉朝的统一,使国家无力对抗周边乃至其他国家的进攻。第二,它意味着儒家思想作为思想和信仰的体系越来越远离普通民众,它成为一个只属于精英的知识体系。[886]

从公元220年前后开始,北方的贵族开始叛乱。在最终的战乱中,北方草原上的突厥拓跋部侵入中原并建立了北魏。他们同样信奉佛教。

在汉代,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只关注一个抽象的“大观念”。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务实的民族。早在公元2世纪,中国人就将铁和不同的碳成分混合,制成了钢。[887]那个时候,中国的技术发明已经走向繁荣的国际贸易,特别是一些奢侈品,如丝绸、漆器和铜镜。汉朝人对邻邦采取一种非常独有的“炫耀的慷慨”政策,“这一政策因其高昂的花销和系统性而让我们震惊。世界上再无其他国家像当时的中国那样如此大方地赠送邻国礼物,因此将礼物上升为一种政治工具”。根据官方记载,在公元前1年,汉朝送出去约3万卷丝绸;到公元91年,作为礼物的丝绸总价值达到了1亿90万钱。[888]根据著名的法国东方学家谢和耐的计算,当时汉朝每年的财政收入是100亿钱,其中30亿到40亿用于礼物开销。这笔巨大的国库支出既刺激了生产,也削弱了经济。但是这些礼物是汉朝有意识的长期政策的一部分,它试图引诱周边野蛮邻邦,使他们习惯于奢侈而腐化。这似乎确实起了作用,因为它使汉朝在几个世纪内实现了边境的政治稳定。[889]

水磨是王莽(9—23)年间发明的。起先它看起来是一个直立的轮子,由水力推转,带动水平轴,继而使一系列的碾槌转动。但是有记录记载,公元31年,人们在冶炼中用水力推动活塞风箱。胸带马具也许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开始使用。同样重要的是公元1世纪发明的独轮车。它使单人可以运送较重的货物,也方便在对马车来说过于狭窄或弯曲的道路上运输。[890]中国的船只从公元1年开始有了舵,于公元80年开始使用指南针。对太阳黑子的系统记录始于公元前28年。在公元132年,张衡(诗人兼天文学家)发明了第一台地动仪。这是中国思维的一个佳例,因为张衡的目标是找出地震发生的位置,正如我们已经了解的,地震被认为是自然秩序被打乱的一个征兆。在公元124年,张衡还发明了带有赤道圈的星象仪。[891]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促进了逻辑/科学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还有一位重要人物,王充(27—97)著有《论衡》一书,广泛批判了当时的迷信思想。他对物理、生物和遗传学十分感兴趣,嘲笑人类在宇宙中拥有一个特殊位置这一思想,不相信来世、宿命以及灵魂可以独立于人的身体而存在,而推崇根据经验对现象进行逻辑论证和解释。[892]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发明是纸张。传统上,纸张的发明被归功于蔡伦。蔡伦是汉和帝时期的宦官,主管皇室手工作坊。他利用树皮、麻头、旧渔网等原料制造出纸,用它来书写。他因此项发明升迁至尚方令,即技艺和生产的主管。但这个故事现在成为修正主义历史讨论的主题,乔纳森·布鲁姆认为,在蔡伦时期编撰的汉语字典中,“纸,絮一苫也”。“絮”就是“从破布或煮沸的蚕茧中取得的纤维物”,而“苫”的意思是“一种由交织毛片制作而成、用于盖东西的席子”。[893]这些工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因此纸张的发明也许来源于这个时期。现今大多数中国权威认为我们所说的纸张发明于公元前2世纪,虽然当时的纸张质量粗糙,不利于书写,直到公元1世纪才得到改善。一个中国故事记录了公元前93年面巾纸的第一次使用:一名宫廷侍卫建议王子用一张纸捂住鼻子。[894]纸必须用石膏、树胶、胶水和淀粉进行处理后,方可用于书写。这一过程发生在公元1世纪左右,或更早一些。到公元76年,一位学者在给学生讲课时,使用了抄在纸上的经书,由此可见,当时的纸张使用已经普及,并且成本低廉。早期的例子显示,中国的造纸者将由碎布料和织物废料制成的纸浆倒入漂浮在水池内的布模中;然后将模子蘸入大桶纸浆中,当纸浆开始干燥时,将它揭下,模子可循环利用。随着纸张需求的增加,人们放弃使用废料,直接用麻头、黄麻、藤、竹子和桑树的纤维制成纸浆。[895]厕纸于公元6世纪开始出现。[896]

在汉代,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很多革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赋,一种华丽夸张的韵律诗,记录宫廷生活(打猎、游园和聚会等)。另外还有乐府,汇集流行的歌曲、舞蹈和乐器。乐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诗的产生,这种新型诗歌形式包含五言和七言。这些发展为7世纪的唐代律诗。[897]

公元190年,随着农民起义和军队首领对中央的反叛,皇家藏书室和汉朝档案在战争中付之一炬。分裂和混乱持续了二十五年;城市社会瓦解,优雅的汉代文明也消失在中国的中古时代。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