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部 从以赛亚到朱熹:灵魂的传奇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谓的“龙骨”同祖先神交流。[534]甲骨占卜活动直到19世纪末才被发现,现在已经出土了约十万片甲骨。巫一般把炽热的火钳放在各种动物的肩胛骨片上,然后从出现的爆裂纹中寻求祖先神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骨片上画的灵魂或是一个大脑袋的鬼,或是一只蝉,它后来成为不朽和重生的象征。约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想,即万物是两种永恒的、互相转换的法则——阴和阳的产物;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灵魂,阴性灵魂和阳性灵魂,一个源自天,一个源自地。[535]阴对应鬼,即身体;阳是生命原则和人格。中国哲学的目标是在二者之间进行调和。

孔子出生于山东,当时是战争和社会动荡非常激烈的时期,他受到这两方面的影响。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据一些资料来源,城市人口多达十万),铸币得到发展,商业如此发达以致有些地方因盛产某种商品而闻名(山东的丝绸和漆器、四川的铁矿开采)。中国最有特色的阶层是士,这些人都出身贵族,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而衰落,成为平民。他们不是商人,而是学者,受过教育,但是被剥夺了曾经有过的优越地位。孔子就出自这样的阶层。

孔子非常聪明,他在一所贵族学校接受了教育。之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管理国家仓廪的委吏。他十九岁结婚,不过对他的妻子和家庭,我们知之甚少。[536]他受郑国宰相子产的影响很大,子产卒于公元前522年,那时孔子二十九岁。子产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法典,他命人把法典刻在青铜器上,向公众展示,让大家都清楚应该服从什么样的法律。[537]孔子受到的最后一个影响是当时中国人对宗教产生的普遍的怀疑。战争频仍,人们不再相信神佑助君王的力量,结果许多庙宇被毁,那都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建筑。祈祷和祭祀都无济于事,这一事实为理性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孔子就是这一理性主义结出的最佳果实。

他和他最重要的后继者墨子(约前480—前390)和孟子(前372—前289)等人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家群体,即“诸子百家”。孔子的学问逐渐为他赢得了名声,他和他的几个学生被委任政府公职。但是他辞官不做,周游列国十年,之后建立了一所学校(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学校),教授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学生,更有效地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伦理生活,解决群体生活出现的问题。这反映出中国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同佛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样,孔子的视野超越了神灵,他教导说,有道德的生活在于人自身,只有当人表现出超出他们自身及其家庭利益的更广泛的集体感和义务感时,宇宙秩序与和谐才能实现。[538]他认为,知识和学习是通往和谐与秩序的必经之路,而且他理想的社会中,圣人是天生的贵族。

他的思想包含三个关键要素。第一是道。对此,他从来没有给过详细的定义。就像柏拉图,他相信直觉在这里的作用。但是汉语中的“道”本义指道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孔子想借此强调,存在一条人们应该遵循的生活之路,它能带来智慧、和谐与“正确的行为”。他指出,我们从本能知道它是什么,但是出于狭隘和自私,我们假装不知道。第二是仁。它是一种善(同样,让我们想到柏拉图的理想形式),最高的善一般只能在传说中的圣王那里实现。孔子相信,个人的本性是上天预定的(他经常提到天,而不是一个神人同形同性的神),但是重要的是,他认为人能够对自己的本性有所作为,能够提升自己:人能培养道德,努力工作,爱他人,努力为善。[539]一个人应当(就像佛陀也说的)温柔敦厚,恭俭礼让,遵循文明社会的礼仪。他认为,这种内心的和谐可以通过学习音乐而达到。第三个概念是义,是正直或正义的意思。同样,孔子对此保持谨慎,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他相信,人能够从日常经历中学习什么是正义(就像柏拉图说的,我们能够学习识别美和善),义应当成为人们永远的行为指导。

道教在很多方面同儒家相反,尽管它同亚里士多德和佛陀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人认为,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比孔子年长,是孔子的同时代人。有些人则认为,老子根本不是真实人物:“老子”的意思是老人,而且,怀疑主义者还认为,《老子》这本书(被翻译最多的中文书籍)由多人写成。无论真相是什么,有一点可以确定,儒家试图在世间寻求自我完善,而道教总是逃避这个世界,目的是超越人类存在的(有限)条件,以达到不朽和永生,即几种不同的灵魂要素的统一。道教的本质是追寻自由:摆脱世间、身体、心灵和自然的束缚。它形成了所谓的“神秘之术”:炼金术、瑜伽、丹药,甚至腾云驾雾。它始终追求的是道,就是路,虽然这个名称不太适用,因为语言难以充分表达(就像佛教中的涅槃)。道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维持宇宙运转的力量(就像吠陀中的原始牺牲)。道只能通过直觉把握。无为胜过有为,无知胜过有知。道涵盖了一切变化,永不停止的生命流动是它的统一思想。道教反对文明。关于神的认识,就像希腊人说的,道教也认为神本质上是不可知的,“除非通过否定方法,通过认识神不是什么”。[540]道教认为,人能够提升本性的想法是对神的一种亵渎,欲望就是地狱。[541]神不能被理解,只能被经验。“目标是要成为大海中的一滴水,既独立完整又同更大的实体融为一体。”老子谈到了获得永生的圣人,他们就像希腊人认为的那样居住在福佑之岛。后来,这些思想受到一位伟大的理性主义者庄子的嘲笑。[542]

总而言之,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共三百年间,宗教开始脱离对许多传统“小”神的多神教信仰,实现了转向内心的伟大转变,重点放在了人自身、他的心理、他的道德意识或良心、他的直觉和他的个体性。大城市成为生活现实,男人和女人越来越关注共同生活。他们认识到,传统农业社会的传统神无法帮助他们应对新的生活。这不仅是同过去的重大分裂,标志着近古与远古的分离,而且标志着未来几个世纪将要出现的第一次东方与西方的分裂。在轴心时期所有新兴的伦理体系中,以色列人的解决之道脱颖而出。正如我们要看到的,他们发展了一神教思想,认为历史有一个发展方向。而对希腊人,以及对佛教、儒家和道教思想而言,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西方不同。在东方,神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东方的宗教一般比西方的宗教更倾向于神秘主义。而在西方,渴望成神成圣是亵渎行为。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