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伟大社会中的平等、自由与正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琴一起声援乔尔斯,结果这件事引起了西方的广泛关注。[2425]但是三周后他才被释放,从梅德韦杰夫兄弟合写的书看来,在此期间,他经历了精神病学的炼狱。多名精神病学家声称乔尔斯“精神高度紧张”,“精神反常”,“无法适应环境”,有类似“臆想症患者的妄想症状”和“自大”。受到其家人质问后,这些精神病医生又说,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诊断出这些精神病的“初期”症状。[2426]“特别委员会”还召集了其他精神病专家参与此病例的调查,包括安德烈· 斯涅日涅夫斯基教授、丹尼尔· 伦特教授和谢尔布斯基法医精神病学研究所(Serbsky Institute of Forensic Psychiatry)所长乔治· 莫罗佐夫博士。后来,经过揭露之后人们才发现,谢尔布斯基法医精神病学研究所是最臭名昭著的一家苏联精神病研究所,深度参与了苏联的精神病——政治恐怖活动。尽管如此,乔尔斯的朋友们最终解救了他。6月17日,乔尔斯获释,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恢复了列宁农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的职务,继续研究氨基酸。这次事件圆满收场。但是后来的研究显示,在1965至1975年间,出现了210桩“完全真实的”精神病恐怖案,有14家研究机构参与了以收治精神患者的名义软禁政治犯的行动。[2427]

虽然这些事实令人不寒而栗,但是苏联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涉及的对象仅几百个人。相比较而言,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揭露的事实涉及大约6600万人,它与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一起,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事件之一。

《古拉格群岛》是一部三卷本巨著,1969年完成,但直到1974、1975和1976年才陆续以英文分卷发表。此前,索尔仁尼琴就因为其他作品闻名西方世界,特别是《伊万· 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和《癌症楼》(1968)。[2428]他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前6个月父亲死于一次枪击事件),于1918年12月出生于高加索地区,当地有很多白俄罗斯人反对布尔什维克。索尔仁尼琴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初,经历了斯大林的大镇压之后,共产党加强了对国家的控制。[2429]尽管生活贫困艰难,他在学校表现出色,随后进入大学,学习物理学、数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2430]他很会打仗(曾经升至上尉,并获四枚勋章),但1945年初被秘密警察逮捕,原因是他的信件遭到截留和拆阅:他的罪状是在一封信中称斯大林为“那个留八字须的人”,秘密警察还在他的行李中发现了尼古拉二世和托洛茨基的照片。他被控以“危害社会”的罪名,在不同的监狱间辗转,后来被发配去了“新耶路撒冷”的一座集体劳改营,接着又到了一座专门关押科研人员的集中营,好在这里有图书馆。到1955年,他居住在一处泥坯棚屋中,这已经不是监禁,而是流放了。正是在这里,他得了癌症,不过得到了治疗。这些经历成就了他的第一部杰作《癌症楼》,这部作品直到1968年才以英文发表。

1956年6月,事隔十一年之后,他回到莫斯科,当时还不到38岁。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在莫斯科郊外教书,根据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写了一部小说,起初名为《Sh-854》。这部小说令人震惊,但故事写的是劳改营24小时内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他所描写的那种状况,那样的营地生活,在营地居民看来,是正常的、永久的。集中营内的心理状态与外部世界完全不同,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们当初也是由于各种武断随意的原因被带到此地的。索尔仁尼琴将手稿寄给他在文艺杂志《新世界》做编辑的朋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已经报道过许多次了。[2431]读过手稿的人无不感到震惊和动容;杂志社的人都希望这本书能够出版,但是赫鲁晓夫会持什么态度呢?1956年,赫鲁晓夫在党代会上发表了鼓舞人心(却保密)的讲话,暗示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将迎来更大的自由。凑巧的是,就在这位苏联领导人招待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时,索尔仁尼琴的朋友们将手稿呈给了他。得到赫鲁晓夫首肯之后,1963年,《Sh-854》以英文发表,名为《伊万· 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全世界的赞誉。[2432]这标志着索尔仁尼琴人生的辉煌,持续了几年时间(尽管是短暂的几年),他在苏联备受推崇。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取缔了他本人发起的自由化进程,索尔仁尼琴落选了他本该获得的列宁奖,因为委员会的一名成员、苏联共青团负责人声称他曾经在战争中向德国人投降,还说他曾经犯过刑事罪(具体罪名不明)。这两项指责都是不实的,却表明他们对索尔仁尼琴及其主张的反对情绪已经到了十分强烈的程度。

自1965年起,索尔仁尼琴开始整理自己在劳改营的经历,写出了《古拉格群岛》。在马克思主义理想幻灭之后,他又找回了“某种基督教信仰”。[2433]但是,苏联再次发生了变化;赫鲁晓夫垮台了,1965年9月,克格勃袭击了索尔仁尼琴几位朋友的住处,搜到了另一本书《第一圈》的全部三份手稿。这本书写的是一位数学家在莫斯科外郊的一所集中营内经历的四天生活,显然有索尔仁尼琴本人的影子。此时,形势变得非常紧张:索尔仁尼琴被迫东躲西藏,发表作品的机会渺茫。《第一圈》和《癌症楼》在西方的发表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但也使他与苏联当局的矛盾更加公开了。这种矛盾于1970年达到顶峰,当时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苏联当局明确提出,如果他去瑞典领奖,就不许回国。[2434]因此,《古拉格群岛》问世后,索尔仁尼琴的人生呈现出了史诗般的特点。

这本新书工程浩大,但其题材也使其必须如此。[2435]古拉格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深刻影响了数千万人的生活,只有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才能公正地评说这起“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事件”。除去在劳动营度过的八年,索尔仁尼琴又花了九年时间(从1958年4月至1967年2月)撰写此书。[2436]有些故事已经被人遗忘,但是索尔仁尼琴的目标是展现大量确凿的材料,谁也不能质疑苏联曾经以如此丑陋、粗暴的方式伤害过自由。全书共1800页,毋庸置疑,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纪实作品,这正是索尔仁尼琴的目的。

1973年12月28日,这本书首次现身西方,在巴黎面世。1974年1月底,BBC全球广播频道及其德国同行一起开始用俄语播送《古拉格群岛》的节选。同一周,德语版问世,莫斯科也出现了走私的俄语版:人们手手相传,“每位读者最多只有24小时就必须读完整本书”。[2437]接着,2月12日,索尔仁尼琴被捕。14日(周三)早上8点半,波恩政府获悉,苏联打算驱逐索尔仁尼琴并询问德国人是否愿意收留他。德国总理维利· 勃兰特当时正在主持内阁会议,他中断会议,当即同意了苏联的请求。当年春天,《古拉格群岛》相继在英国和美国出版。根据《出版人周刊》的统计数字,到1976年,第一卷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销量达到800万至1000万册(美国销量为250万,德国100多万,英国、法国和日本略低,接近100万)。索尔仁尼琴的书总共卖出3000万册。[2438]

古拉格是劳动改造营总管理局的缩写。全书中,索尔仁尼琴对细节的描述不厌其烦,从逮捕的技巧到审讯的恐怖,从布满群岛的“船舰”(运送囚犯的红色牲畜火车)到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