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伟大社会中的平等、自由与正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看法与其他人大不相同。

麦克卢汉认为,历史上有三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字母表的发明、书籍的发明,以及首个电子媒介即电报的发明,不过他认为电视的诞生也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他的写作风格是引经据典,大量使用格言警句,看得出来他学识渊博,但有时候又令人费解,不太容易读懂。他认为,字母表的发明本质上摧毁了部族人的世界。部族人的特点是口头文化,虽然这个世界主要是听觉的,但是各种感觉都处于平衡状态,“谁也不会明显地比别人懂得更多”。[2453]他写道:“即使放在今天,部族文化也无法理解个体的概念或分离而独立的公民概念。”语音学字母表的出现仿佛给这个世界“投放了一枚炸弹”。字母表不同于象形文字,其组成要素本质上是无意义的、抽象的;它们“削弱了听觉、触觉和嗅觉的地位”,提高了视觉的地位。其结果是,完整的人变成了支离破碎的人。“只有字母文化作为社会和心理组织的手段成功地掌握了相互关联的线性序列。”[2454]他认为,与“文明”人相比,部族人相互间的相似性更小,书籍的到来加速了人类日渐相似的过程,导致民族主义、宗教改革运动、“流水线及其产物工业革命、有关因果关系的整体概念、笛卡尔和牛顿的宇宙观、绘画中的透视、文学中的叙事年表以及内省的心理模式(它极大地强化了个人主义倾向)”。[2455]但是,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麦克卢汉认为,这个过程正被逆转,我们将看到一种复活的部族人。

使麦克卢汉声名大噪(抑或声名狼藉,这取决于你的态度)的观点是“媒介就是信息”以及他将媒介分为“热”(hot)媒介和“冷”(cool)媒介的做法。“媒介就是信息”有两层意思。第一,如上文所述,媒介决定生活中很多其他东西;第二,我们都设想媒体报道“故事”或“新闻”的方式与事件的实际内容同等重要。换句话说,内容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电子媒介还传播态度和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集体体验,他认为这意味着一种部族化的回归。[2456]

面对一张高清照片,观众能毫不费劲地看出它所传递的信息,这就是“热媒介”。[2457]另一方面,面对一幅漫画,观众需要费点力气才能完全理解它所传递的信息,这就是“冷媒介”。收音机是热媒介,电视是冷媒介。讲座是热媒介,研讨会是冷媒介。在电视文化的时代,政治领袖比传统的政治家更像部族首领:他们不仅是追随者思想上的领袖,还要发挥情感和社交作用,使支持者/追随者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2458]

麦克卢汉认为,所有这些完全改变了自由的概念:“开放社会是语音文字的视觉产物,与今天重新部族化的年轻人无关,而作为言语、耳鼓和听力技术产物的封闭社会就此获得了新生。……识字的人是异化了的、心灵干涸的人;重新部族化的人得以学会一种更加丰富、充实的生活……他们在情感上深刻意识到自己与全人类相互依赖。在陈旧的‘个人主义’的纸媒社会,个人只能‘自由’地被疏离、异化,是被剥夺了部族梦想的无根的局外人;新的电子媒介环境迫使人们承担义务、亲身参与,满足人类更为复杂的精神和社会需求。”[2459]麦克卢汉清楚如何换个角度看待熟悉的范畴,他预见到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意大利可能会每天减少五小时的电视播放时间以促进大选期间的报纸阅读量,或者委内瑞拉为了缓和政治紧张的局势可能会鼓励民众看电视。[2460]在麦克卢汉看来,所谓“公众”就是指“支离破碎的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凝聚在一起,就像生产线上的齿轮一样,虽然各不相同但又能够以基本相同的方式运行”,这一概念不如“大众社会”的提法受欢迎,因为后者“鼓励个体多样性,与此同时,个体对每种刺激因素都会即时做出反应并相互影响”。[2461]

这似乎改变了独立个体的概念,但是麦克卢汉接着又大胆预言,在这个新世界,大城市行将消亡,汽车和股市将被淘汰,工作的概念将被角色取代。虽然麦克卢汉在众多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性,但(到目前为止)他是错误的。

另一种非常类似的看法来自法国作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于1967年发表的《景观社会》,这部著作很久之后才被译成英语。德波认为景观(主要是电视主导的社会,同时还包括体育运动、摇滚音乐会、精心安排的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产物。他说,景观基本上包括统治阶层“连续不断的自夸式独白”和其他人的顺从:“观众仅仅与中心保持单向联系,观众之间相互隔离……观众在哪儿都不自在,因为景观无处不在……景观的社会功能是具体制造异化……与景观相对应的是这个历史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商品完成了对社会生活的殖民……满眼都是商品;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商品的世界。”在德波看来,景观社会远谈不上是一种自由的形式,而是异化的最终形式,之所说最终,是因为人们认为自己正在充分地享受自由,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消极的看客而已。书中还有大量篇幅涉及历史,谈到了黑格尔、马克思和乔治· 卢卡奇,德波在其中认为景观社会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最终之平庸的胜利。(他研究的一个“文本”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的第一幕:“哦,先生们,人生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践踏国王。”)在后来的版本中,他说他认为可敬的国会图书馆长丹尼尔· 布尔斯廷(于1972年出版著作《形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因为他认为商品在真实的个人生活中“被消费”了,而德波则认为即使是在做广告的剧院中,个人商品的消费本身也是一种景观,这就否定了以往的“社会”观。因此德波认为,景观社会意味着人类在朝着更高的自我意识前进时最终遭遇失败。人类不仅殚精竭虑、备受奴役,而且连生命都遭到否定;人类受到以景观社会形式出现的资本主义的诱骗,误以为自己是自由的。[2462]

在以赛亚· 伯林看来,相较于积极自由,多样性的消极自由才是基本的自由形式。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则认为,正义先于自由,哪怕就领先那么一点点。罗尔斯在1971年完成并于一年后发表的《正义论》,被同为哲学家的罗伯特· 诺奇克认为是自约翰· 斯图尔特· 密尔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罗尔斯认为,正义的社会应该在事实上保障绝大多数人享有最大的自由,因此,了解何为正义,如何获得正义就变得至关重要。他特别反对功利主义传统(行动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其有用),试图用“更理智”的东西取代洛克、卢梭和康德的社会契约论。这使他提出这样的观点: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正如真理在思想体系中头等重要”,对正义的最好理解是“公平”。罗尔斯提出的实现公平的方法广受关注。为了实现公平,他提出了“原初位置”(originalposition)和“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观念。[2463]

在原初位置,假定订立契约(用契约规则治理社会)的个人是理性而无知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富裕还是贫穷、老迈还是年轻、健康还是柔弱;如果有神的话,他们不知道要追随哪个神;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种族,是聪明还是蠢笨,不了解自己缺乏或是拥有哪些天赋。在原初位置,谁也不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因此人们是“在无知之幕的背后选定了”正义的原则。[2464]罗尔斯认为,用这种方法,无论选择何种社会制度,参与选择的人“会告诉彼此,他们是在大家一致同意的条件下相互合作的,即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