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1、无路可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场的革命很快变得乌烟瘴气:猪夺取了大权,只顾自己;一窝小狗渐渐长成邪恶的盖世太保一样的禁卫军;在夜深人静时,有动物修改了早就写在谷仓墙上的动物主义的戒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要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在“两条腿孬!四条腿好!”的口号喊了几个月后,猪最后竟然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了!这本书发表于1945年8月,恰在此时,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此书从完成到发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部分原因是在出版本书的过程中奥威尔遇到了麻烦。多家出版商拒绝出版《动物农场》,维克多·戈兰茨是其中之一。在费伯出版社工作的T. S.艾略特也拒绝出版此书。[1735]作为基督徒,艾略特对共产主义没有好感,也不怀疑奥威尔的能力。但是,就拒绝出版《动物农场》这件事,他写道:“我们没把握……是否可以从这个角度批评目前的政治形势。”[1736]一共四家出版社拒绝出版此书,奥威尔开始对出版商的内部审查感到愤怒,打算自谋出版。但是,就在此时沃伯格出版社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不过由于纸张短缺,没能立即出版。[1737]最终这本书问世时,战争刚刚结束,但是原子弹引发的恐慌随之而来。在7月份的波茨坦会议之后,战后世界(冷战)开始了。纳粹集中营的证据逐渐为世人知晓,这些证据足以证明人类自相残杀的行为是多么令人发指。

如果说斯大林可以算作模范政客的话,那么《动物农场》也许也可以算作是童话故事。奥威尔的社会政治目标可能与威廉·坦普尔相似,但是奥威尔更现实;与哈耶克和波普尔一样,奥威尔认为,反对希特勒的战争虽然获胜,但是反对斯大林的战争远未结束;就20世纪的思想和观点而言,反对斯大林的战争更重要,因为一整套的思维方式(自由的想象)都受到了斯大林主义、集体主义和计划的质疑。

直到战争结束,纳粹分子和日本人在战争期间的许多暴行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揭露,黑暗的六年成为尘封的过去。然而,乐观主义者却从这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在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交战国,包括英帝国控制的边远地区,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没有出现过失业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已经结束。在最先经历大萧条并受到严重影响的美国,到1944年为止,其失业率也已经降至1.2%。[1738]人们认为这是凯恩斯思想的胜利,不过,凯恩斯的反对者不同意。战时政府到处设立大型公共支出项目(武器制造),这些完全是浪费(不像修路,战后可以继续使用),因而导致巨额赤字。1941年,美国政府负债490亿美元,但到1945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2590亿美元。[173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凯恩斯已经56岁,尽管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名,但是,事实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战争爆发后两个月内,他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这些文章旋即被编成一本名为《战争的代价》的小册子出版。(实际上,由于他的一次讲座走漏消息,这些文章最先出现在德国报纸上。[1740])这一次,凯恩斯的观点主要包含两大要素。他直接指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货币,而在于原料: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物质资源能否迅速变成轮船、枪炮等。这些原料是有限的,因此,也是可控的。[1741]凯恩斯发现,和平时期的经济和战时经济的差异在于:和平时期,工人将额外收入用于购买自己生产的商品;而在战时,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多余的产出全部归政府所有。凯恩斯的第二个发现是,战争为刺激社会变革提供了良机,国家紧急状态时所需要的“同等付出”可以转化成金融手段,这种金融手段不仅能反映付出平等,还能确保战争结束后拥有更大的平等。反过来,如果广泛宣传,还有助于提高效率。在温斯顿·丘吉尔就任首相后,尽管凯恩斯的观点遭到比弗布鲁克报业的反对,他仍然被任命为两大经济顾问之一(另一位是卡托勋爵)。[1742]凯恩斯不失时机地贯彻自己的思想,虽然这些想法没有全部落实为法律条文,但其影响是深远的:“英国财政部按照凯恩斯原理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743]

美国的情况也很相似。在一些有影响力的领域,很早就有人意识到战时是经典的凯恩斯局势,来自哈佛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七位经济学家主张积极扩张公共领域,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像英国一样,利用这个机会引进各种经济手段促进战后平等。[1744]国家资源计划委员会(注意该组织名称含有计划的字眼)在“新权利法案”中制定了九条原则,听起来非常像威廉·坦普尔的“基督教六大原则”,《新共和》杂志宣称:“最好还是从一开始就承认,自由资本主义的旧理想已经过时……越来越需要某种计划和管控。”[1745]跟英国的情况一样,美国的凯恩斯拥护者并没有在一切领域获胜;传统的商业利益成功地抗拒了众多的社会平等观念。在惨淡的20世纪30年代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就在于,多数西方民主政府,例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典和南非,都认可保持高水平的就业率是一个国家的当务之急的观点;使他们了解这一点,明白该怎么做,并意识到这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正是凯恩斯及其思想。[1746]

如果说凯恩斯在整顿国内经济方面取得了成功,那么在处理国际贸易方面,凯恩斯的经历就不那么愉快了。这就是1944年夏天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所要解决的问题。[1747]大约750人出席了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怀特山召开的这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定程度上说,两者都源于凯恩斯的思想,不过,美国方面削弱了它们的权力。凯恩斯清楚,战后世界所面临的两个问题中,“只有一个是新问题”。老问题是要防止重现20世纪30年代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其总体后果就是国际贸易减少,经济萧条加剧。新问题是战后世界将形成两个阵营:债务国(如英国)和债权国(最明显的是美国)。只要这种巨大差异存在,国际贸易的恢复就会受阻,各方都会受到影响。凯恩斯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需要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银行,以便将国内经济原则扩展到国际领域。[1748]世界银行的核心内容是提供贷款(由债权国提供),其办法是,在不会引发其他国家针锋相对的报复行为的前提下,债务国可以改变汇率。这一办法取消了金本位制。[1749]凯恩斯没能左右全局,最终采用的计划是他与美国财政部哈里·迪克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的共同成果。[1750]不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研究这些问题时,还停留在凯恩斯于两次战争期间培养的学术氛围。这其实不是计划,因为众所周知凯恩斯深信市场,但是他明白世界贸易是相互关联的,要使最多数量的人获得最大的繁荣,必须认识到创造财富需要消费者和生产商,而消费者和生产商其实是同一批人。凯恩斯教导世人,资本主义的合作效果不会逊色于其竞争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鼎盛期。人们把凯恩斯看成“魔法师”。[1751]很多人希望把凯恩斯的原则奉为法律,在某种程度上,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另一些人则认同波普尔的观点:如果给经济学披上科学的外衣,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的观点将得到修正,事实也确实如此。凯恩斯在思想领域引发了惊人的变化(不仅在战争期间,而且是终其一生的著述),尽管他晚年受到很多批评,他的理论也被修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