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巴比特的米德尔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音机的用户征收10先令(50便士)的费用。广告则因“庸俗且妨碍收听”而被省去了。[922]民营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持续经营了四年时间。在此之后,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应运而生,该公司受皇家宪章特许,保护其免受政治干预。

在BBC发展的早期阶段,其作为公共服务的概念是非常含糊的。各方势力都反对它。第一,国家的情绪反复无常。英国仍处在财政危机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尚未恢复,150万人仍处在失业状态,劳合·乔治的联合政府也并不得人心。这些总体状况导致了1926年的总罢工,这本身就让BBC陷入了危机。第二个因素是报界,它们将BBC视为巨大的威胁,以至于BBC被规定不得在晚上七点之前发布任何新闻快报。第三,没人知道到底应该播送什么内容——直到1936年才开始出现听众调查,而许多人相信所谓的“听广播”也只是风靡一时的爱好,很快就会停止。[923]这时候,BBC的首任执行官站了出来。他名叫约翰·里思(John Reith),是一位33岁的苏格兰工程师。作为一名思想高尚的苏格兰长老会信徒,里思坚定地认为,广播所承载的远远不只娱乐,还应当具有教育和传播知识的作用。他对此从来没有片刻的怀疑。因此,BBC所提供的节目并不完全是听众想要的,而是里思认为人们需要的。尽管这种做法非常霸道而且傲慢,但BBC还是广受欢迎,公司规模也从第一年的仅有4名员工发展到了一年后的177名员工。事实上如下表所示,这一时期收音机产量的增长实际上超过了一代人以后电视产量的增长:[924]

注:虽然相比较而言,电视机比收音机昂贵得多。即便如此,这些数字也能说明问题。

尽管粗看之下收音机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但与之相对的是当时还存在着许多担忧,担心广播可能对知识造成危害。拉格比公学的校长说:“没有了独立思考,人们听到的是给数百万人播报的东西,这些东西不可能是最好的。”[925]另一个担心是,广播会让人们“更加驯服”,造就出毫无个性的“千人一面”。还有些人担心广播会让男人待在家里,进而对酒吧的生意产生不利影响。1925年,《潘趣》杂志在提到BBC建立的新文化时,就给它打上了“中庸”的标签。[926]

BBC面临的第一次考验是1926年总罢工的爆发。大多数报纸都受到了罢工影响,所以一段时期内BBC几乎是唯一的新闻来源。里思的应对方式是将通常情况下每天一档的新闻快报增加到五档。人们现在接受的观点是,里思或多或少遵从了政府的要求,尤其是为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制造乐观的假象。阿萨·布里格斯教授在他撰写的BBC官方历史中给出了罢工期间播出节目的例子:“任何受到‘罢工抑郁症’折磨的人最好能去新杂耍表演剧场观看‘RSVP’(一场演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里思是政府的托儿。事实上,时任财政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认为BBC应该被接管。他将其视为自己旗下的《英国公报》的竞争对手,而后者的编辑部就设在他位于唐宁街11号的办公地点。[927]丘吉尔没能成功,但人们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危险。这次斗争带来了一个结果,BBC中的字母“C”于1927年从Company变成了Corporation,受到皇家宪章的保护。因此大罢工成了BBC在政治领域的一道分水岭。在罢工之前,政治(和其他“有争议的”主题)都在节目中被完全避开了,但罢工改变了这一切。1929年,《一周议会》节目正式推出。三年后,公司启动了自己的新闻采集机构。[928]

历史学家J. H.普拉姆曾表示,20世纪有一项默默无闻的伟大成就,那便是教育了数量巨大的人民群众。国立学校和大学在这里起到了示范作用,但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其中许多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也发挥了作用。“中庸”这个词原先可能带有侮辱的意味,但对于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来说,就像《时代周刊》的读者或BBC的听众一样,这实际上意味着让人们在变得更聪明,而不是更笨。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