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巴比特的米德尔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这一混乱的结果是,新的平面媒体占领了两代人的市场,直到电视的出现为止。平面媒体崛起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教育快速扩张,至少在美国是如此。例如在1922年,美国在校学生人数几乎比1918年翻了一番。[891]这样的变化迟早会反映在对新媒体的需求上。撇开广播不谈,四种新的传媒实体应运而生。它们是《读者文摘》、《时代周刊》、“每月读书会”和《纽约客》。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曾发生,如果陆军中士德威特·华莱士(De Witt Wallace)不曾在默兹—阿尔贡战役中被弹片击伤,那么他可能永远没有机会拥有“空闲时间”,将自己筹划已久的创办一种新杂志的想法付诸实践。[892]华莱士逐渐确信,大多数人都太过忙碌,没时间阅读所有读物。出版物的数量太过庞杂,甚至重要的文章都往往太过啰唆,而它们其实很容易简化。因此在法国医院养伤的过程中,他就开始在后方送来前线的大量杂志上收集剪报。伤愈出院之后,他回到家乡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花了几个月完善自己的想法,从剪报中精选出31篇他认为具有长期价值的文章并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然后他将这些文章统一字体,以杂志的形式排版,并称之为《读者文摘》。他印制了200本,并将它们分送到十来家纽约出版商手中。但每一家都拒绝了他。[893]

《读者文摘》于1922年推出后,华莱士为使其牢牢站稳脚跟所做的一系列努力,都堪称一则绝佳的美国冒险故事,而且这故事还有着圆满的结局。布雷顿·哈登(Briton Hadden)和亨利·卢斯(Henry Luce)为《时代周刊》所做的努力也与之类似。创刊于1912年3月的《时代周刊》直到1928年才扭亏为盈。加拿大人哈里·谢尔曼(Harry Scherman)于1926年4月创立的“每月读书会”(Book-of-the-Month-Club)也有着类似的坎坷开端,其首批推荐的图书,包括西尔维亚·汤森·沃纳的《洛莉·威洛艾斯》、T. S.斯特里布林的《提夫塔罗》以及布利斯·佩里编辑的《爱默生日记精华》惨遭“成批”的退货。[894]但华莱士的直觉是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的爆炸性增长改变了美国人的知识品位,虽然这种改变的方向并不总能得到普遍认可。围绕“每月读书会”的争论尤为激烈。这个组织的委员会决定着人们的阅读内容,这尤为引人关注。有人说这会使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面临“标准化”的威胁。[895]“标准化”的担忧在当时各行各业的许多人心中都广泛存在,这主要是由于1913年装配流水线的发明引发了工业的“福特化”。辛克莱·刘易斯曾在《巴比特》中提出了这个问题,而1926年在拒绝接受为他的小说《阿罗史密斯》所颁发的普利策奖时,他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推选“年度最佳作品”的做法是荒谬的。大多数人反对每月读书会是因为他们提供的书籍良莠不齐。他们声称,由此哺育出的新思维方式,会在严肃的“高雅文化”和“单纯娱乐”作品间摇摆不定。这场辩论产生了一个新概念和一个新词,在20年代中期首次使用:中庸。20世纪最初几十年中建立的教授职位也在其中起到了作用,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的大学扩张有助于彰显“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区别一样。在20年代中期和末期,尤其是美国杂志,人们反复讨论中庸品位,以其它是否对年轻人的思想造成了伤害。

辛克莱·刘易斯虽然谴责推选“最佳作品”的想法,但他无法阻止自己的作品对他人产生影响。他也赢得了比普利策奖更经久不衰的荣誉:20年代中期的社会学家觉得《巴比特》的现象如此迷人,他们甚至决定亲自研究一个美国中部的中型城镇。

罗伯特·林德(Robert Lynd)和海伦·林德(Helen Lynd)夫妇便以此决定研究一座普通的美国城镇,描述小镇生活所包含的所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细节。正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拉克·威斯勒在他为林德夫妇的作品《米德尔敦》所写的序言中所说的一样:“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类学就是关于野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资料。不错,人类学很多时候确在研究愚昧人群。”这是反讽?还是无礼?[896]该项目的实地调查由社会和宗教研究所资助,于1925年完成,研究团队中的一些成员在“米德尔敦”生活了一年半之久,其他人也至少生活了五个月。研究目的是选择一个中西部的“典型”小镇,但该小镇需要带有某些特质,以便观察社会变革的过程。课题组选择了一个人口约三万人的镇子(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当时美国拥有143个人口在两万五到五万之间的城镇)。被选中的小镇应当拥有单一的种族成分,只有一小部分黑人群体——林德夫妇认为不包含种族变化的成分可以让研究文化变迁变得容易些。他们还规定,这个镇子应当拥有现代工业文化和充实的艺术生活,但他们不想要一个有着不稳定学生人数的大学城。最后,米德尔敦应当有着温和的气候。(作者特别重视这一点,并在《米德尔敦》第一页的一个脚注引用了J.拉塞尔·史密斯在《北美》中写过的一句话:“身上没有落过雪的人是办不成大事的。”)[897]后来人们知道,他们选择的城市是印第安纳州的曼西市,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东北部60英里处。

没人会把《米德尔敦》称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作为社会学专著,它自有令人钦佩的清醒头脑和理智的优点。林德夫妇发现,这个典型小镇里的生活可以简单地分为六大类别:谋生、成家、生儿育女、戏剧和艺术之类的休闲娱乐、宗教活动,以及社区活动。但林德夫妇对研究结果以及对观察到的变化的分析让《米德尔敦》绽放出了迷人的光芒。比如传统上来说,许多观察家(尤其在欧洲)将社会分为三个阶级,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而林德夫妇在米德尔敦只发现了两个阶级:经营阶级和生产阶级。他们发现男人和女人保守(对变化持怀疑态度)的方式各不相同。举例来说,与家里相比,工作场所有更多的变化,也有较多的变化得到接纳。林德夫妇得出结论,米德尔敦采用的“大体上是19世纪的心理学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而在劝说居民从商店中购买物品时采用的又是20世纪的心理学”。[898]米德尔敦的工种数量有四百余种,阶级差别显著且无处不在,即使是在平常早晨的六点半:[899]“一个人如果在冬季清晨六点钟走在米德尔敦的大街上,他会发现两种家庭:一种是黑灯的家庭,人们还沉睡在梦乡;另一种家庭的厨房里已亮起灯,隐隐约约地晃动着成年人的身影,他们准备着开始新一天的忙碌。”林德夫妇发现,生产阶级开始工作的时间在6点15分至7点30分之间,“大部分是7点”。经营阶级开始工作的时间范围则在7点45分至9点之间,“但主要是8点30分”。悖论比比皆是,因为现代化对生活的不同方面产生了速率不同的影响。比如说,现代(主要是心理学)思想“可以在[米德尔敦的]法庭上得以体现,因为他们即将开始认定个人可以不完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在商业世界里却不是这么回事。“一个人可以通过操纵20世纪的机器维持生计,但与此同时却要在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的放任自流的个人主义影响之下寻觅工作。”“一位母亲也许会承担教育自己孩子的社会责任,却不一定会承担照顾他们健康的责任。”[900]

总的来说,林德夫妇发现,米德尔敦的人们可以很快学会以新的行为方式对待物质事物,但在养成对待人和非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