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返回上一页

也许“出名”不是关键词

时间:2022-09-21 03:40:00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林夕却说出名不能太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两句话的“出名”上时,它们的意思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两位名人都卓有成就,历经人事,惯看风雨。他们的话,重要的不是说出来的内容,而是话中包含的人生经验的总结。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认为出名晚了,快乐也不痛快。她的角度,是从自然天性和目的来说的,年轻时候有勇气、理想、时间、激情和浪漫。如果想出名,何不在自己处于最光彩耀人,还属于发展和上升的形象展示给世人?当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的时候,会更专注地发掘出潜力,更易冒出灵感的火花。但仔细品读她的话,我却认为这话是说给幼时就表现出禀赋异于常人的人听的。那些顶顶拔尖的人物,像谢灵运,幼时聪颖过人,极富诗才;王羲之,初学书法便令老师吃惊;晏殊,曾经是皇帝抱于膝上的神童。他们肆意潇洒、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天才,才华自在,不求扬名名声自已响亮。此时有人赏识,鼓励甚至崇拜,才能更好地在“顺境”中痛快地让灵气喷涌而出。比起一些人的名声自扬,有些人是被父母、别人早早推上舞台的。像迈克尔?9?杰克逊几乎是被“逼”着出名的。但若不是早年惊艳全场的歌喉引来无数人的追捧,让他一直唱下去,也许歌坛就少了一位天王巨星。又如秀兰?9?邓波,还是一个不到别人膝盖高的小娃娃,就开始工作。她的演员生涯不能不说是传奇,她也许正是因早年出道,比别人多了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积淀,才比别人的演艺路走得更长、更远。

幼年出名的人很多,而到老都让人铭记的人却被时间筛去不少,剩下的,无疑是本身具有天赋,又得到良好指引的人,他们可以说:“出名要趁早”。此时这句话的关键词已远不是“出名”,也不是“早”。它隐含的意义是珍惜你的才华,细心发掘,千万别让天赋随时光溜走。

林夕说出名不能太早,却像是和许多踏实的普通人说的。也许大多数人早年表现平平,此时一心想出名,只有两种情况:要么苦心追求名声,结果成了像“超级女声”那批被刷下来的炮灰,给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做了分母;要么幸运获得暂时名声,却因自身“存货”不够,无法满足大众期望而迅速被人潮淹没。一心想出名,反而极有可能出不了名反倒出丑。这句话像是劝诫普通人要少抱幻想,多点行动,花时间去提高自己,积累智慧,锤炼心性,再成熟稳重地站在大众面前。老天不给你天资,你想出名,时间会陪你走过台下默默无闻的成长过程,让你的登台一样光芒四射。79岁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罗素潜心耕耘几十年,最终站在了文坛最高处;左宗棠走了几十年坎坷求政路,聪明地抓住机遇营销自己,上任后大展宏图,收复伊犁,改革税法,洋务运动,选举贤才,干事件件漂亮利落;迪克?9?梅特舒兹花了10年读大学,30岁至40岁在卖去污剂和牙膏中磨练了一身本领,红牛饮料由他创造,在他的带领下磕绊成长,终于创造了一个品牌,更创造了功能饮料这个行业,成为《福布斯》亿万富翁新贵。

对于那些自己奋斗出来的文学巨匠,政坛神话,商业巨贾,他们当初的目的肯定不是肤浅的“出名”,而是纯粹地向人生证实自己的价值,严肃地规划前进的轨迹,踏实进步。所以我认为,林夕的话,关键词也不在“出名”,而在于追求理想然后被认可。

单纯地争论“出名”该“早”还是该“不早”本身其实毫无价值。因为并没有明确“出名”是什么样的“名”。是一时风靡,引领流行,哗众取宠,臭名远扬还是永垂不朽?“早”又究竟指多早?是牙牙幼童,青春少年还是泛指青年?当眼光死死盯在“出名”的早晚问题上,以一句话来作为引领自己人生的航标灯太偏颇,更宜放远眼光,了解支撑这句话的证据,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读懂自己,揣摩言者实意,作为参考。毕竟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掌舵。不应太看重“出名”这个表面的关键词,而应注重自身从积累到爆发的过程,“出名”不重要,重要的关键的是塑造出一个最好的自己。

《也许“出名”不是关键词》在线阅读地址:也许“出名”不是关键词

1
经典故事
玻尔:大科学家曾是笨小孩
大学的良心
天才少年,在车库造核反应堆
守候世界上最漫长的实验
订报纸的男孩
偷咖啡的孩子
卡梅隆的放弃
让草莓早一天成熟
安徒生也曾是个迷路的孩子
会穿才能当领袖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