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返回上一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机制

时间:2023-08-16 02:40:38

1农业水资源特性

农业水资源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淡水作为自然资源较为稀缺且不可替代。中国虽然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人均利用率非常低。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消耗加剧,农业生产用水短缺;二是水资源作为公共资源,任何人都有使用水资源的权利,但是如不加以节制,必然会导致巨大的浪费;三是由于农业水资源运动复杂性,涉及到多个市场主体,如各地人民政府、供水单位、农业用水需求方等,在确定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目标函数时,必须平衡好各自的利益关系和权益。

2农业节水激励机制缺失的主要原因

2.1行政性低水价问题长期存在

目前,国家针对农田灌溉颁布了最低水价行政性禁令,其目的就是“适量收取、让利农民”。近年来,由于供给单元生产成本的逐年提高,农民用水价格逐渐上调,但各地农业水价均设定了难以冲破的“高压线”,由于供水单位成本上涨,尤其是机械更换、人工工资上涨,供水单元运营效果不佳,以至因亏本而使农田灌区运营困难,最终出现末端渠系管理者“小水大卖”的情况,即采取提高流量、摊派设备维修费等方式变相加价,进一步增大了农民用水成本压力,同时由于供水加大,导致在耕地灌溉时出现大水漫灌、农民随意浇水的现象,从而浪费了水资源。此外,因为政策性信贷的最低水价体制,价格水平与农村市场、社会环境等因素完全脱钩,无法调动供水单位结合农业灌水周期实施错时供给,也无法有效带动农民快供给、好饮水,从而促使农民集中浇灌,农村地区水资源供给严重短缺。供水企业效益不佳,也无法引导市场定价机制更好地为农村水化供给创造有效、节能服务。

2.2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未形成联动机制

中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进行了大量节水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如将渠道衬砌工艺应用于自流灌区建设中,以及采用短沟、细流沟灌、渠道屋顶渗水工艺技术等。为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政府设置了多种灌水科技实验站,并不断优化灌水体系,供给主要粮食作物生长需水。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优化泵站建设,并针对机井等开展相关技术改革,积极研发推广农业节水科学技术,如高低压管网输水浇地、微灌、喷淋等。当前,国家农业节水攻关重点放在技术研究成果上,政府大力扶持农业节水示范工程项目,并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农业节水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例如在研究土地-植被-大气过程方面,中国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中国农业节水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自然资源使用价值和效益上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现行农业生产制度对农村节水科技发展与联动机制不利。部分地区频繁划分承包耕地,降低农户长期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农户不愿改变传统栽培习惯,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节水灌溉制度也存在抵触心理。

2.3农户节水意识淡薄

中国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问题严峻,大城市对农村人口虹吸作用明显,导致农村留守劳动力均为老年人等,他们思维传统而保守,较少关注农业生产相关科学技术,对农田水利工程也知之甚少,较大程度依赖于天气、地质等自然环境。近年来,政府大力建设节水基础设施,并为农民们提供合理的优惠政策,但?民们过度关注引水灌溉问题,以致部分地区出现无序争抢水资源、过量灌水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节约用水政策措施的有效推行。尤其是由于农民普遍文明水平还不高,尚未建立起节约用水意识,致使农村节约用水改革步履艰难。

2.4耕地分散化制约节水改革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农村地质条件复杂,农民普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作业,规模较小,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社,发展新型经营者等模式,但受到历史经营形式的影响,农村农田分散化、细碎化现状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增加。特别是农田灌溉时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农田难以获得足够水资源以供生产。由于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田分散式经营增加了农民生活用水成本,也使得农村节约用水措施推行困难。就甘肃省某灌区统计结果看,由于土地分布并不集中且以家庭农业为单元生产方式,增加了农村水资源供给成本,即使是在实施农业灌溉节水工程时,能节约用水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3农业节水激励机制措施

3.1逐步健全农业节水激励与节水生态补偿机制

从财政角度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对节水措施的政策引导,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多主体投入、多样化经营,确保农村水权交易流转的硬件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水权商品交易金融市场,形成灵活多样的农村水权交易流转管理机制。根据农村水资源特点,合理实施农村用水权利划分,保证水资源交换途径通畅,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同时,强化对违背水资源使用权处罚,形成完善的水资源权利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价值导向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对于农村水资源的管理能力,建立水权银行等措施,实行“按需分享”政策,从源头上改善农村用水问题。不仅如此,水权银行还要起到市场中介作用,将农村水资源集中起来,通过调剂手段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对此,完善水权交易的法律制度,为水资源交易提供保障,优化水资源配置,稳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最后,逐步完善农村节约用水激励机制和节水生态补贴激励机制,推进农田规模经营、集中化种植,强化节约用水科技支撑,多措施指导节约用水,提高农民用水效率。

3.2形成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联动机制

对于农村节水科技研究与推广,要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联动。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制定相应的技术支持政策,促进已有研究成果尽快开展成果转化。例如多项新兴农用节水科技已取得较好成果,包括农艺节水、节水灌溉以及节水生物制剂等。但这些技术成果尚推广和产业化应用。这主要因为技术使用成本较高,前期取得的经济效益较低,政府也没有及时提供相关支持政策。根据灌溉经验数据,若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每667 m2土地需要消耗水资源为30~50 m3;当使用微灌水科技时,每667 m2土地需要消耗水量18~25 m3;当使用滴灌技术时,每667 m2土地需要消耗水量为15~20 m3。即采用先进灌溉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节水成效,但投资成本较高,每667 m2土地大概需要投入300~400万元建设费用,回收投资成本困难。当地政府需要建设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联动机制,一旦有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的新节水技术,即快速响应推广应用。

3.3增强农户灌溉管理自治积极性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重点带动多元化新型农村经济经营主体的成长,推动农业产品和要素生产的集约化,促进大农村现代化。积极做好村民职业培训,帮助指导合理种养、规模化栽培,进一步提高新农村经营管理效率,积极培养村民“主人翁”意识,指导村民积极从事田间水利工程浇灌设施管理工作、水渠维修工作,进一步增强村民积极节水发展观。对于田间水利工程系统设计相关工作,要明确相关产权利益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村民饮水权益诉求要做到及时响应,尽量满足农民合理诉求,保障末端渠系的正常有序运行,同时,保证农户了解农业水资源状况、积极参与到节约农业用水系统设计工作中,从而提高村民节约用水意识。

3.4灵活处理水资源供需关系

水务企业要扩大规模经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来源,例如以灌溉为主、经营农村

提醒您:因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机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机制》在线阅读地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水资源节水激励机制

12
经典故事
轰动清朝的凶案
戏子丁香传奇
戏子
贫穷时光里的快乐戏子
梧桐下的“戏子”
懒人六子
狙击手
一代清官满朝荐
无法替代
两棵古树鉴清官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