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返回上一页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时间:2023-04-12 01:00:08

●姚静

“漾濞”地名考

“漾濞”是两个从江河里打捞出来的湿漉漉的字,水汽氤氲,润泽无边。

百度百科词条解释说:“漾濞县名因境内有漾濞江而名。”地因江名,那么漾濞江又因何得名?漾水、濞水在这里相汇是流传最广的说法。

何为漾水?何为濞水?

清代陈廷?~纂修的《道光永昌府志》记载:“碧溪江,一名神庄江,一名黑??江。源出剑川,经赵赕绕点苍之西,与濞水合流,会胜备与澜沧诸江入于南海,俗谓之漾濞江。”在这句话里,借境而过的黑??江即“漾水”,“与濞水合流”在汇入胜备江之前,“濞水”显然指的是西洱河。明代方志《滇略》中记载:“水经曰:罢谷之山洱水出焉,山在浪穹县北,泉涌起如珠树,经玉案山前,绕郡而南,西出天桥点苍山后,是为濞水,与漾水合,又西入于兰沧江,又南入于海。”此文中作者谢肇?J也认为西洱河即“濞水”。

方国瑜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却认为:“漾濞江南流经点苍山背,至合江铺与洱海之水(龙尾江)合,又南流四十里,与备胜江合,则所谓濞水者,或即备胜江,而漾水即漾濞江也。”这里的“备胜江”又称胜备江,即今天的顺濞河。它源起永平罗武山,合九渡、双桥二河在顺濞境内与漾濞江合流,滔滔奔澜沧江而去。

关于漾水和濞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也做过一番认真的辨析:“按志:剑川水为漾,洱海水为濞,二水合流故名。今此桥去合江铺北三十里,驿去其背亦十五里,止当漾水,与濞水无涉,何以兼而名之耶?岂濞水非洱海,即点苍后出之别流耶?然余按:水出丽江府南者,皆谓之漾,如漾共发源于十和之中海,经七和下鹤庆,合东西诸泉而入穴,故曰漾共。此水发源于九和,经剑川别而南流,故曰漾别,则‘别’乃分别之‘别’,非口鼻之‘鼻’也。然一统志又称为‘漾备’,此又与胜备同名,亦非‘濞’字之一征也。”

徐霞客确定“漾水”即借境而过的黑??江,却质疑“濞水”是西洱河的说法。

漾水即黑??江无异议,何为濞水却是各执所见,更遑论漾濞始见于文献是写作“样备”二字。“样备”二字作为地名首次出现在唐代定边军节度使窦滂所撰《云南别录》中:“先有六诏,曰蒙舍,曰蒙越,曰越析,曰浪穹,曰样备,曰越澹”,这是关于“样备”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古籍中还有“样鼻”“样?洹薄把?恰薄把?浮钡燃钢中捶ǎ?髑逡院螅?胖鸾ネ骋晃?把?ā薄?/p>

“样备”二字源起何处?有何含义?又如何演变成“漾濞”?没有确切史料记载,真相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下,扑朔迷离。在泱泱历史长河中,许多未能见诸文字的细节遗失了,在浩如烟海的史籍里,关于漾濞的信息寥寥无几。

云南报业集团的文旅头条新闻网上有一个“地名考”专栏,关于“样备”这个地名的考据,作者赵汉斌用白语进行解读:样备,或有“羊皮”之意。因为古今地名多与江河、物产、生活资料等相关联,比如六诏之一“邓赕”,在白语里就是“种豆子的坝子”之意。白语地名在大理地区屡见不鲜。或许在远古时代,生活在漾濞江流域的人们缺乏布帛,以羊皮为衣,由此被称为“披羊皮的部族”,也不无道理。而流经样备境内的黑??江,江因地名,被唤作了“样备江”也未可知?

历史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缺失史料依据,“样备”二字谜一样的光彩无法褪去。

漾濞是地因江名?抑或江因地名?遥远的时光岁月里,缺失文字记载的往事散佚风中,无迹可寻。

幸甚!“漾濞”成了这块土地的名字。

春秋战国时,漾濞属古滇国地。

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起,漾濞先后分属于益州郡、永昌郡、云南郡、宁州、昆州等行政区划。唐初,六诏称雄时先后为蒙?`、样备诏地。唐代大理南诏政权、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时期,漾濞先后分属蒙秦睑、永昌府、胜乡郡、蒙舍镇。元代分属蒙化州、永平县。

明清时期,漾濞分属蒙化府(清为蒙化直隶厅)和永昌府永平县,境内分别设有样备巡检司(驻今苍山西镇下街村)和打牛坪巡检司(驻今太平乡周家湾)。

民国元年(1912年)析蒙化、永平、云龙、洱源4县各一部分地置漾濞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漾濞属大理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漾濞县,合并设立大理市。1961年,撤销大理市,恢复漾濞县建置。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漾濞县,设立漾濞彝族自治县。

历史长河的千年浪花里,漾濞历经朝代更替,沧海桑田的变迁,正如沈约曾在《宋书·州郡志》中感慨:“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漾濞的历史沿革说不上千回百改,却也是几经离合拆并,以致关于漾濞置县前的史料都零散存于其他郡县的府志。

漾濞的从前、过往,在过去的时空里鲜活着。只是在置县之前,关于漾濞的文字记载少之又少,文字记录的缺失,令后人无法按图索骥,难以再现它最初的模样。

岁月时光层层叠加掩盖下的历史,数百年后,我们剥开年代的包浆,看到的是无法再还原的斑驳印迹。历史上有许多语焉不详的谜团,我们只能揣测和想象。

古驿路上的漾濞

驿路是我们走进漾濞的一条线索。

穿越漾濞境内的西南丝绸之路是这块土地上华丽的一笔。

西南丝绸之路又称“蜀身毒道”,是一条起于四川,经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等国的陆上国际大通道,由秦汉时期修筑的五尺道、灵关道、永昌道和缅甸、印度境内的缅印道连接,西行至欧洲,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条对外通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和统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山凿崖,修筑了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即“五尺道”,这是通往云南的第一条官道。“五尺道”的开通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局面,大大促进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135年,西汉王朝在今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北部建立了犍为郡,又在秦朝修筑的“五尺道”的基础上,扩修出“南夷道”。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说起他在大夏国(今阿富汗)见到中国出产的蜀布和竹杖,他觉得非常奇怪,一问才知道一条经“西南夷”出缅甸,通达印度的民间商道早已开通。这条民间商道史称“天竺道”,或“身毒道”,是民间百姓为生存和谋求财富自行开发出来的一条山野小路。汉武帝于是派出一批使臣前往“西南夷”寻找这条民间商道,因受阻未果,却坚定了他开发“西南夷”的决心,后来他开凿了翻越博南山(今永平县境),横渡澜沧江通往永昌(今保山)的道路,打通了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也是最艰险的一段路途。至此,永昌道由一条民间小道发展成官道。

五尺道和灵关道分别从四川宜宾、成都出发,又被称为“南夷道”和“西夷道”,两条古道沿着不同的路线西行,最终交汇于大理。再由大理出发,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直至缅甸、印度,这一段古道即永昌道,因翻越永平博南山,又被称为“博南古道”。

古时候筑路工具原始简陋,西南丝绸之路翻山越岭,穿沟越谷,修筑十分不易,没有机械,全靠人力开挖,遇到巨石山岩挡路便焚石淬水,即用火烧石头,或者火烧石头后浇上冷水的办法,令岩石松动或裂开

提醒您:因为《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在线阅读地址: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1234567
经典故事
母亲的牢狱
奶奶的100美元
永不成全彼此的孤单
掌心向外的孩子
妈妈,请你也为我留盏灯
做你的宝贝真幸福
我的“傻子”母亲
15岁作家演绎现代版沉香救母
双胞胎硕士感恩继母:妈妈您只少孕育了我们十个..
背起母亲走百米双胞胎儿子奉献的礼物..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