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返回上一页

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理路、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时间:2023-03-27 11:00:21

王莉丽,祁明明

(1.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2.昌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 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1]由此可见,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有其自身的形成理路、核心要义、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可以为新征程上新的实践之路提供理论指导。因而,对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理路

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有清晰而明确的逻辑理路,主要表现在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一)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问题,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即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物质奴役以及精神奴役等等,找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罪恶的根源,进而找到了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根本力量,即广大无产阶级,也就是最广泛的人民。正如马克思所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11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的生产时还明确指出,“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2]412-413,并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13的结论。马克思认识到,唯有依靠无产阶级才能摧毁剥削、压迫的旧制度,唯有依靠人民才能建立美好新社会,这就表明马克思充分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序言》1870年第二版序言中,在探讨农民阶级所承受的来自资本家的剥削时也指出,资本家在榨取他们的脂膏,因而不能对资产阶级抱有任何的幻想,而要真正摆脱这种状况,“只有工人阶级才能做到”[3]。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理论探索和现实的革命斗争中,最终找到了摧毁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根本力量,即广大无产阶级、广大人民。唯有依靠人民、依靠无产阶级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出场奠定了理论之基,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与发展。

(二)人民至上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这些民本思想为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筑牢文化之根。民本思想开始萌芽是在殷商时期。《尚书》中最早出现“民本”一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由此可知,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价值与意义开始凸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民本思想展开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儒家学派主张仁学,强调仁政等的重要性。例如,孔子强调的“民无信不立”;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突显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荀子指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同时他还通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阐明了人民与国家存亡之间的关系,认为人民是确保统治阶级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墨家学派的代表人墨子提出“兼爱”的民本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其一,民本思想关注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统治者要巩固政权和统治地位,就必须重视民众的作用。其二,民本思想关注民众生活与社稷稳定之间的关系,认为要想有稳定的国家环境,就必须要确保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其三,民本思想内蕴着国家要通过实施惠民利民政策才能赢得人心的观点。由此可知,民本思想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始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为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出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

(三)人民至上理念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赓续与坚持的人民立场是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在此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在《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中论述到:“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安排和实践,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人民立场为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出场提供了实践之源,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

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1]人民至上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创新理论。因而,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和牢牢植根人民。

(一)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各国人民创造了世界历史,进而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前进,而中国人民推进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

提醒您:因为《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理路、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理路、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在线阅读地址: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理路、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123
经典故事
牛蛙和它的影子们
一颗老鼠心
带标签的狮子
三棵树的梦想
花盆蚂蚁窝的启示
小老鼠的愿望
珍珠和卵石
珍珠与垃圾
虎大王的方案
智夺房子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