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想之歌(1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高红十:延安这个地方,我觉得在周总理心里还是有分量,他最后一次到延安去的时候,说这个延安还不如当初的大生产的时候,至少老乡家还有一缸小米,一缸酸菜。听说现在很穷,很差,总理觉得很对不住老区。

1970 年3 月,周恩来把陕西省和延安的领导同志叫到北京开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市的领导。总理要求陕西省要关心延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北京市支援延安地区,派科技人员,帮助延安发展五小工业。总理心情沉重地说:“延安老区,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我们进城了, 延安还那么苦,我还是从我身边一个同志的小孩子口里知道这个事……”

总理所说“身边一个同志”就是我,所说“小孩子”就是我的女儿。

我的女儿在1968 年才15 岁就下乡去延安地区插队,1970 年3 月回京探亲。总理喜欢我的女儿,在我女儿小时,他和邓大姐多次抱着我的女儿邀请道:“俐俐,住到我家里来吧。”现在,总理听说她下乡回来,特意把她接到家里来吃饭。问到延安地区群众生活时,俐俐说了实话。说到那里人民群众的一些穷困现状,总理听着听着,停住了吃饭,放下了筷子, 难过地垂下头。当我的女儿讲完时,总理慢慢抬起头,泪水已经悄无声息地流出眼角。

“看,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呵……”

所有这几次无声的哭,都带了青石般的隐忍,有多少说不出的苦衷、委屈、不甘和无奈在其中呵!这种苦涩的泪,他只能默默吞进自己的肚子里。我明白,对于总理来说,这才是最痛的痛哭。

-- 权延赤《走下神坛的周恩来》

197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恢复招生。刚开始招生时,因学生来源广、各级领导比较重视、知识青年上学要求迫切等原因,各院校从农村招生比较顺利。而从工厂招生却遇到了麻烦。一方面,具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当时大部分是工厂骨干,工厂本身不愿放。另一方面,一些青年工人不愿上大学,认为上大学有“三个划不来”:政治上划不来,由领导阶级变成了“再教育”对象;经济上划不来,由三四十元的工资变为19.5元的生活费;生活上划不来,找对象不能结婚。

一些大工厂技术力量强大,对送工人上大学不热心。小工厂、新建的厂虽然急需培养、补充技术人员,但因新工人多,又选不出多少符合条件的学员。对此,各高等院校建议,为保证招收符合条件的学员,应当多从上山下乡两年以上的知识青年中招收。

这一年,是高红十插队落户到延安的第二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这些知青并未真正融入农村社会。而农村繁重的劳动以及单调乏味的日子,也让知青们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满和牢骚。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各地的知青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偷窃、群殴、赌博等行为,陕西知青也出现了频繁的打架斗殴的事件,知青与当地村民的冲突越来越多。

高红十:有打架斗殴的,还有发山洪窑洞塌了,死了一些人。另外再就是, 肯定有很多不满意的人,给家里写信,就是觉得很沮丧。觉得让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贫下中农却恨不得让我们走。

延安知青和村民们的冲突,给当地的社会秩序、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也极大地破坏了上山下乡的声誉。延安这种不安定状况很快就传到了中南海。在周恩来的亲自关注下,国务院专门制定了针对延安知青的《二十六号文件》,同时从北京抽调干部到延安,做安抚和管理延安知青的工作,争取做到每个有北京知青的村庄都配备一名北京干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