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登舞台(2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有人也对此提出疑义:“文革”前,北京大学的助教都没有给学生授课的权利,这些连助教都不是的人怎么能给大学生授课呢?但决策者们用毛泽东的一篇文章《谁说鸡毛不能上天》来回应。后来人们就把这些留校任教的老师戏称为“鸡毛”,他们讲课就成了“鸡毛上天”。

“鸡毛”们刚登上讲台时,还显得气宇轩昂、信心百倍。但所学的东西毕竟太过有限,教过几堂课后就感觉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全支撑不住了。学员们也反应强烈,纷纷要求学校换人,换教学经验更为丰富的老师前来授课。

李荣欣:所谓的“鸡毛”,就是1966 年和1965 年的学生给我们上课。讲第一堂课后,本来我们对印地语比较陌生,他讲了以后就更不懂了。郭进才:“鸡毛”辅导老师刚留校,很年轻的。他们名字我都记不住了。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的革委会只好把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讲师从江西的“五七干校”叫回来。让他们给学员编辑讲义,为学员讲课。而那些曾经站在讲台上的“鸡毛”们,也自愿地加入到学员的行列。

负责编写印地语讲义的是泰斗级学者季羡林。“文革”前,季羡林是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梵文专家之一。与他接触后,学员们发现季老实在了不起。校方让他编讲义,要求一个星期拿出来,他一天就拿出来了。而且为了让大家能早一点学到新知识,他提前几天就把讲义打印好发到学员手中。

李荣欣:他们当时没有给我们上课,因为那时年龄比较大。都是讲师讲课, 他们给我编讲义。基本上一天就把讲义拿出来,所以我们都认为这些教授确实水平比较高,真是不愧为教授,后来对教授比较崇拜。

五七干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1966 年5 月7 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级。1968 年5 月7 日, 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

1968 年10 月5 日,《人民日报》在《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一文编者按中,引述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此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都纷纷响应,在农村办起五七干校。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教科技战线的大批干部、教师、专家、文艺工作者等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到五七干校参加体力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央、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及豫、赣、鄂、辽、吉、黑等18 个省共创办五七干校106 所,下放的干部、家属达十余万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