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58年:诗人郭沫若(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这首写于该年年初的诗作,不过是郭沫若当年所作众多此类诗中的一首。当年2月,郭沫若到京郊西红门乡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并即席挥毫作诗一首:

一九五四年初现曙光,

一九五八年跨过长江,

今后是永不下山的太阳,

把西红门乡造成天堂。

这样的文字,运用了一点点诗歌手段,但毕竟没有实质内容,所以只好拣一些熟词大话,“长江”“太阳”“天堂”来填充。今天看来,很难有打动人的地方。

郭沫若当年的一些诗作,有些干脆就直取报纸上的口号,拿来敷衍一番。3月25日,郭以“红透专深”为题,填了一首“调寄十六字令”:

红!双反之火正熊熊,烧五气,努力学工农。

透!锻炼须从劳动受,新八路,今日又从头。

专!技术革新在眼前,学科学,战向地球宣。

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向党组,交出一条心。

从选题就可知晓,这种作品缺乏深切感受。所以最终只借了词的体式,其他几与诗无干。最后一句,大约是为了照顾平仄,连“一条心”这样话都说出来了。

5月6日,郭沫若又写下一首《毛主席在江峡轮上》:

主席的智慧正在转坤旋乾,

高峡出平湖,为时已不太远。

料想巫山神女,在暗中喜欢,

看到主席的精神真是饱满。

这只是其中的一节。大约郭沫若此时已读到了毛泽东1956年写的《水调歌头》,所以直引了其中“高峡出平湖”的句子。“巫山神女”“暗中喜欢”,颇有些不类,但似乎此时诗人只顾无限崇敬,已急不择言了。

当年5月,郭沫若率领全国文联组成的、有叶圣陶、萧三、吴作人等参加的参观团,到张家口访问。“前后十五日间,受到各地大跃进气势所启发”,写出许多诗。这批诗,后来以“遍地皆诗写不赢”为题,发表在《诗刊》第六期上。

这些诗,夸饰之辞略类于前,不过其中有些实录,倒可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情状。譬如:“葵花杆子成塔尺,空酒瓶制水平仪。仅仅学习个把月,满乡都是技术师。”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大跃进”中人们过于急迫的心情和技术的异常简陋。这两方面合拍,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相当严厉的回答。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