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节  黑水城,西夏学的催生地(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一条河流能决定其流域的人的许多生活方式与内容甚至质地,哪怕是做爱、劳作乃至战争、成功。河流决定的不是水的方向,更是人的走向。西夏时期的黑水,决定了这里在西夏王朝时期的军事地位,也决定了后来西夏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所在。这里有匈奴的血,月氏的血,吐蕃的血、蒙古的血乃至古罗马军队的血,但最粘稠的那一滴该是西夏的血,

现在,我探询西夏的脚步定格在了东经101度08分和北纬41度46分左右交叉的地方,在行政归属上,如今它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济纳旗。这里保存有始建于西夏时期并完全见证西夏军事、经济、文化的一座城池----- 黑水城,为什么叫黑水?因为蒙语称这个城市为“哈日浩特”,在蒙古语里,“哈日”为黑,“浩特”为城,被更多的人叫做黑城,后来,又有人因为它和黑水的关系,称为黑水城。是现今已知唯一一座用党项族语音命名的城市。在党项语里,这个城市是叫亦集乃的。

黑水城和它所在的居延,在自身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边防要塞,或者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驿站。争战和农耕构成了这一地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当时的西夏王国共有12个监军司,一个军司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区。黑水城是黑水监军司的所在地,在这里常年驻守着一支西夏精锐军队,在西夏前期主要对付来自新疆方向的回鹘人,后期则更多的对付来自东边的蒙古军队的进攻。这支军队平时屯田练兵,战时或开赴前线,或守卫黑水城。与此对应,这里的居民也同时承担生产劳动和参加军战争的双重任务。千男就是黑水监军司中的一员,他的职务是"前内侍,正军"。

中央电视台在2006年播出《新丝绸之路》时,在黑水这节是以一张西夏文书入题的:这是这里出土的众多西夏文书中的一张,长度有三米多长,和我在西夏旧地发现的众多西夏文书不一样的是,它上面密密麻麻写了近200行的西夏文草书。精通西夏文草书的史金波先生通过破译后认为 :这是一个西夏时期黑水城的户籍登记簿,上面记录了黑水城79户人家的户口登记情况!黑水城一带居住者的名字,终于出现了!

这张西夏文书,透露出了西夏时期黑水城的居民们进行户籍登记的信息:按照西夏国的国家法律,每隔三年进行一次户籍登记。而且,这里居住的好多家庭的成员全是党项人,没有后来的学者所持的“西夏国的许多地方是党项人和其他民族杂居的”的现象,可见西夏政权对这里的重视,一次整体移民里,那些党项人被安置在这个风沙的城池里,外围居住着其他种族的人。移合讹?千男是党项族的典型姓氏和姓名,也是黑水城里的党项大户。他的一家8口都是党项人,居住在黑水城中,家中有3峰骆驼、10头牛和80只羊,另外还拥有三块水浇地和一块杂地。不难看出,这里生活的党项人的生活的富足程度和他们能农能牧的先进生存手段。这张文书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一 黑水城是一个在农田或牧场上建立起的城市,不像现在是一片沙漠,因为居住在"城里"的移合讹?千男友骆驼和牛羊,有水浇地和杂地,他要耕作和放牧,居住的地方离牧场和农田不能太远;二,黑水城是西夏时期建的,像移合讹?千男这样的党项人,如果是西夏政府安置到这里的移民,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三,黑水城当时是个很富庶的地方,西夏人计算土地面积的方式很特别,除了用亩来衡量,统计播撒种子的数量也是常用的形式。千男家有四块地,每一块都可以撒六七石种子,共有相当于撒2700斤种子的土地。不难看出,他所拥有的土地是相当可观的,参照当时其他住户的相关纪录,这是笔很可观的家产。四,西夏时期著名的法典、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成文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规定,开荒者所得生地归其本人及族人永久占有,而且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当生地变成熟地以后,还有减免土地税的优待。这一规定可看出,它旨在鼓励农民开荒的积极性,可见,西夏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是放在农业上的,这里距离西夏国都兴庆府(今银川)上千公里,驻守将士的粮食用品只能"自力更生",在这里生产自己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

黑水发现的一份文献中记载了一个名叫平尚氏阿明的女人,她的丈夫在一次出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是西夏时期军属的一个普遍情况,一直处于在和吐蕃、宋、辽、金、回鹘、蒙古等政权的征战中,党项民族的崛起与强大是以千万党项及其境内其他民族的男性牺牲为代价的。长期的征战和眼见诸多男人出征后再也未还的现实,使平尚氏阿明的丈夫预感到身为军人,他的生命随时有失去的可能,便在出征以前给未出世的孩子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寿长。在这份户籍登记簿中,和阿明一样的寡妇还有两户,这三户寡妇家,无一例外的都有男性孩子。为什么没有有女儿的寡妇家庭的记录而只有男孩的纪录呢?按照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的规定,没有儿子的家庭在丈夫去世后,其家产要和别人一起分割。分割剩下的财产,将很难维持生活。如果没有儿子,像阿明这样的寡妇,除了变卖少数的财产,恐怕就只有改嫁这一条路可走了。这条关于寡妇家财产的法律规定,使我们可以看到西夏在战争常态里,采取国家法律的形式,促使没有男性的家庭迅速解体。又用法律的形式督促人们多生男孩,以适应连年争战的需要;同时不难看出,这个王朝对男丁的需求。这份户籍登记的79户人家中, 一共登记了40个小孩,男孩和女孩比例竟然高达:31:9。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