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节 阿尔寨,草原上的西夏印记(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鄂托克前旗对那些党项古城的考察后,我抵达了相邻的鄂托克旗,来这里之前,鄂托克前旗文化广播局的余副局长就介绍说那里有不少西夏的东西,并向我介绍了鄂托克旗文管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一位对阿尔寨石窟研究有权威发言权并一直痴心于石窟保护的蒙古族学者,通过很多周折,总算找到了巴图吉日嘎拉的家,他正邀请乌审旗的一位画师,在家里临摹阿尔寨石窟上的壁画。巴所长的指引里我走进了草原上神秘的“敦煌”:阿尔寨石窟。

据巴所长介绍说,在离阿尔寨石窟西北40公里处还有一座叫陶苏土的西夏古城,上个世纪6、70年代,内蒙古考古所曾经组织对这里进行过考察,在鄂托克旗东边的乌审旗也曾经发现过西夏的瓷器。它从侧面不仅证实了西夏当初对位于今天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的有效控制,也证实了唐古特人在西夏亡国前后都在这一带生活。就进入内蒙古的鄂托克旗境内,进入阿尔巴斯苏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不久,会发现凸起一座数十米高的红色砂石平顶山,山上洞窟鳞次,洞壁上绘有壁画、塑像、浮雕,就到了有着“草原敦煌”之称的 阿尔寨石窟。

远远看去,整个阿尔寨石窟是一座红色砂岩小山冈,高约40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80米,像一座方圆形的平台。石山的四周是陡峭的崖壁,依壁开凿出石窟及佛塔。但由于战火及人为的破坏,多数石窟都已倒塌埋陷,形成较陡的山坡。

据当地专家初步考证,阿尔寨石窟遗址是1600多年前的佛教建筑群,开凿于北魏时期。拓拔鲜卑尊崇佛教,在其统治区域内大兴土木,依山凿窟,大同云岗石窟、宁夏须弥山石窟等均建于此时。阿尔寨石窟开凿稍晚,大约在北魏中晚期。西夏人在建国前,就生活在这里,从占据这里到西夏亡国,共有近300多年的时间盘踞这里,建国后的西夏,整体信奉藏传佛教,在国境内大建佛寺,开凿佛窟,使佛教艺术鼎盛一时。阿尔寨石窟也得以扩建,在此时得以发展。而西夏王朝应请的第一位藏传佛教高僧是噶举派中拔绒噶举中的热巴,后来因被西夏国王奉为德师,所以,很多文献记载他为德师热巴或第希热巴(也有叫直希热巴的),2006年夏天我去青海和西藏交接的金山江边,找寻到拔戎噶举派的根本寺觉拉寺,在那里找到记载当初热巴在西夏传教的原始记录,其中有一条信息,说热巴在西夏境内修建了很多的寺院,其中在今天的内蒙古和宁夏交接处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寺院 . 阿尔寨无疑是这所寺院了。在同一石窟群中创造了内容如此丰富绚丽的早期本教和黑教、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藏传佛教壁画,世所罕见。它不仅再现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画卷,表明阿尔寨石窟曾是密宗各大流派的汇聚地,也是研究北魏经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主要派别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及其在内蒙古地区的发生、发展史的极其宝贵的实证。

阿尔寨石窟中的大量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世俗壁画,是举世罕见的。这些壁画内容丰富,举凡黄金家族、臣属平民,法王罗汉、活佛僧侣,宫殿账房、服饰梳妆,起居歌舞、丧葬

祭祀,山川草原、飞禽走兽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是研究近千年蒙古草原北方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地理以及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的无价之宝。

蒙元时期是阿尔寨石窟的全盛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南征西夏时,曾在阿尔寨地区活动过。灭亡西夏之后,阿尔寨石窟即为蒙古人祀佛之地,又为祭礼成吉思汗之所,因此,在山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用于佛事和祭祀。 明末,蒙古大汗林丹汗先信奉格鲁派喇嘛教,后又改奉萨迦派。在西征鄂尔多斯地区时,大规模破坏该地区的格鲁派寺庙。阿尔寨石窟也于此时被焚毁,从此由盛而衰。从阿尔寨石窟往东约20里,还有一处古井群遗址,名曰“百眼井”。这些深井,间距约为10余米,井深数丈,目前几乎全干涸了。范仲淹文集中收有一幅《西夏地形图》。图中灵州通往契丹界的驿道上共有12个驿站,学者称之为“夏辽驿道”。在这12个驿站中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井”字很多,说明驿站多依井而设。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陌井驿。历史学家认为,西夏时期的陌井驿就是现在的“百眼井”,不难看出,这里和西夏的关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