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6、现代主义与无意识的发现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在经过另一长时间的艰苦斗争之后,父权制社会才产生。这是一个跟母权制社会完全相反的社会,更偏爱个体独立,将人与人分开。巴霍芬说,父爱是一个比母爱更为抽象的原则,不太讲求实际,并导致了高水平的智力成就。他认为,许多神话中隐藏着母权制社会存在的证据,例如俄狄浦斯神话。[3476]

许多哲学家也先于弗洛伊德使用了这一理论。下文所列书单只是作为指导,并未穷尽:奥古斯特·温克尔曼的《动力心理学入门》(1802)、爱德华·冯·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1868)、W.B.卡朋特的《大脑的无意识活动》(1872)、J.C.费舍尔的《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1872)、J.沃凯尔特的《无意识与悲观主义》(1873)、C.F.弗莱明的《无意识活动的解释》(1877)、A.施密特的《无意识哲学的自然科学原理》(1877)、E.科尔瑟内的《精神的无意识生活》(1880)。[3477]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将意志设想为一种“盲目的驱动力”。他说,人是一种不理性的生物,受到内部力量的牵制,“而这种力量对人来讲,又是未知的,几乎不被察觉”。[3478]叔本华所用的比喻是地球的表面,其内部不为我们所知。他说,那些主宰人类的非理性力量有两种类型——保护本能及性本能。两者中,性本能更为强大,而且,正如叔本华所说,是无可匹敌的。“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可以否定性本能的话,那他就是自欺欺人了。他或许‘以为’自己可以,但实际上,智力会受到性冲动的唆使,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志就成了‘智力的秘密敌人’。”叔本华甚至还有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后来所谓的压抑,其本身也是无意识的:“意志阻止其所排斥物为智力所知,这正是精神错乱侵入精神的切入点。”[3479]“意识只是我们心理的表面,对此,正如对地球一样,除了外壳之外,我们并不了解其内部。”[3480]

然而,冯·哈特曼进一步提出,无意识具有三个层面。它们分别是:(1)绝对的无意识,“这构成了宇宙的实质,是其他形式的来源”;(2)生理无意识,这是人类进化发展的一部分;(3)心理无意识,它支配着我们有意识的精神生活。胜过叔本华的是,冯·哈特曼收集了丰富的证据(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临床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比如说,他讨论了思想、智慧、语言、宗教、历史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弗洛伊德本人将要探索的领域。

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诸多思想,尼采也早有论及(他的其他哲学思想随后讨论)。尼采对无意识的认识是,将之视为“狡猾、隐蔽、本能”的实体,通常受到创伤的惊吓,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伪装,但会引发病理的产生。[3481]约翰·赫尔巴特及G.T.费希纳也同样有所论述。弗洛伊德的第一位(正式)传记作家恩斯特·琼斯让人们注意到波兰心理学家路易斯·冯·卡品斯卡,是他首先发现了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观点与赫尔巴特的观点(比弗洛伊德早七十年)之间的相似之处。赫尔巴特将心理形容为二元的,处于有意识过程及无意识过程的不断斗争之中。他有一个概念被描述为“受压抑的”,是指“思想由于某些对立想法而无法进入意识之中”的状态。[3482]费希纳在赫尔巴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将心理比作冰山,“其十分之九的部分都是在水下,而且其航程不仅仅由表面起作用的风决定,更由深处的洋流决定”。[3483]

或许皮埃尔·雅内亦可视为“弗洛伊德”之前的精神分析学者。在包括亨利·伯格森、埃米尔·涂尔干、吕西安·列维—布留尔以及阿尔弗雷德·比奈的法国一代伟大的学者中,雅内作为其中的一员,其第一部重要著作是《心理自动现象》,涵盖了他在1882至1888年之间,在勒阿弗尔市所做的实验结果。他声称自己改善了催眠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他诱导患者进行自动写作。他说,这些写下来的东西解释了患者为何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会迸发“恐惧”心理。[3484]雅内还注意到,在催眠条件下,患者有时会展现出双重性格。一重性格是为了讨好医生,而同时产生的第二重性格,则最好可用“回归童年”来解释。(患者会突然间称呼自己童年的昵称。)雅内移居巴黎时,发明了一项被称为“精神分析”的技术。这是指重复性地进行催眠和自动写作,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到,诱导危机产生之后,患者的意识变得越来越清晰。然而,危机逐步变得越来越严重,随之浮现的思想表明,它们不断反向穿越时间,进入患者越来越早期的生活。雅内总结说道,“在人脑中,从没有什么被遗忘”,而且,“潜意识里存在的思想,既是心理脆弱的结果,也是造成心理进一步脆弱的根源”。[3485]

19世纪同时还面临着儿童性行为问题。传统上,医生视此为一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但是早在1846年,道德神学家及医生P.J.C.德布勒恩神父就出版了一部小册子,其中他强调,幼儿手淫、儿童性游戏以及乳母和仆人对幼小儿童的性诱惑这些事情发生的频率很高。法国奥尔良主教迪庞卢是另一位不断强调儿童性游戏频率的神职人员,他提出,其中多数儿童是在一至两岁之间养成了“坏习惯”。最著名的是儒勒·米什莱,在他的《我们的儿子》中,他警告父母注意儿童性行为的事实,尤其是如今所谓的恋母情结。[3486]

在这段对19世纪(主要是德国及法国)思想的简短回顾中,我们实际上发现了两件重要事情。一是消除关于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的这个说法。先不说无意识是否以一种实体的形式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作讨论),光无意识这个概念的出现就早于弗洛伊德数十年,而且在整个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内,在欧洲都是很常见的流行话题。二是在许多人眼中其他跟弗洛伊德密不可分的许多心理学概念,例如儿童性行为、恋母情结、压抑、退行机制、移情、力比多、本我及超我这些概念,同样也不是来源于弗洛伊德。它们就跟无意识的概念一样,早就在“流传中”,正如达尔文创造自然选择机制时,“进化”的概念早就存在一样。弗洛伊德也远不像人们赞扬的那样有创造力。

尽管这对很多人来说非常令人震惊,这还不是对他的主要指控;对批评弗洛伊德的人而言,这还不是他的主要罪过。这些批评家包括弗雷德里克·克鲁斯、弗兰克·希奥弗、艾伦·艾斯特森、马尔科姆·麦克米伦及弗兰克·萨洛威(这个名单很长,人数也在增加),他们进一步指出,弗洛伊德是个(直截了当地说)江湖骗子,一个加引号的“科学家”,认为他捏造数据,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批评家们指责道,这完全损害了其理论以及基于该理论的结论。

要表达对弗洛伊德的这种新看法,最好的方式是,首先给出关于其理论形成方法及接受度的传统观点,然后再指出对他的主要指控,表明传统观点应该如何做出修正(需要再次指出的是,这种修正将是很激烈的。这里讨论的,涵盖了过去四十年间批评研究的看法,但主要是过去十五年内的)。首先来看传统的版本。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观点,最先是在《癔症研究》一书中得到陈述的,该书于1895年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共同署名出版。随后更为全面的论述是出版于1899年最后几周的《梦的解析》。(严格来讲,该书出版于1899年11月的莱比锡和维也纳,但书上的日期却是1900年,第一篇评论的发表是在1900年1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