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7、工厂的概念及其影响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使它们“几乎无法整理”。但是所有发明可以分为三大类。机器(快速、有规律、精确、不知疲倦)取代了人的技巧和力气;无生命动力源(水和煤)取代了有生命的动力源(马、牛),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热转化为功的机器,它们几乎能为人们提供无穷无尽的能量;最后,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新的原料,主要是矿物,而它们储量丰富。[2552]

这些改进的意义在于,它们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是可以自给自足的生产力。过去,生产力的提高总是很快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人口增长最终消解了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经济和知识在历史上首次发展得如此迅速,足以产生连续不断的投资和科技创新。”这尤其改变了人们的态度:“新”的概念首次变得有吸引力,比传统的、熟悉的、可靠的、经过验证的东西更有魅力。[2553]

从英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可以一窥这种变化的规模。1760年(通常被视为工业革命的开端),英国进口了250万磅原棉。到178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200万磅,到1837年则上升到了3.6亿磅。同时,纱线的价格下跌到了原来价格的1/20,棉花产业的几乎所有工人,除了手织机的织工,都在工厂条件下工作。现代工业和工厂体系的崛起“改变了国家内部、国与国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政治力量的平衡;使社会秩序发生了革命;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做事的方式”。[2554]

历史学家重建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是因为之前乡村体系机械化的不平衡。例如,织工的织布机虽然很有效,但是纺车的技术要求更低,按丹尼尔·笛福的说法,“任何一个四岁或四岁以上的人都能操作”。由于这个原因,纺纱工的薪酬很低,妇女将其视为二等的工作,排在做家务和抚养孩子之后。因此,纺纱通常成为这一体系的瓶颈。第二个缺点是,虽然织工在理论上是独立的人,但是实际上他不得不把织布机抵押给商人。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织工不得不借钱过活,而他唯一的保障就是他的机器。同时,这也不一定给商人带来利益,因为当行业景气的时候,织工也通常只求养活自己和家人罢了,并不多干。换句话说,当织工需要更多工作的时候,这个体系与他作对;当商人需要更多产品的时候,这个体系也与他作对。因此,总是没有盈余。正是这种(令人不满的)状况导致了工厂的诞生。工厂的本质在于它使厂主能够控制原料和工作时间,使需要多重步骤或多名工人的操作更加合理化。[2555]新的机器被引入,经过很少训练或根本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包括妇女和儿童,都可以使用这些机器。

对于工人来说,工厂生活一点都不方便。成千上万的儿童从孤儿院和济贫院被招募进来。威廉·赫顿在德比的丝绸厂做学徒的时候穿着木套鞋,因为他太小了,够不着机器。儿童和他们身边的大人一样都要受到工厂的监督,遵守工厂的纪律。这是一种新体验:任务越来越细化,时间越来越重要。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新工人无法拥有或提供生产资料;他们只不过是被雇佣的手。[2556]

当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城市成为可能时,这种工作体验的根本性变化就变得愈加明显了。1750年,英国只有两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万——伦敦和爱丁堡。至1801年,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增至8座,1851年增至29座,其中9座的人口超过10万,这意味着截至此时,英国的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2557]人口向城市流动是被迫发生的,人们必须到有工作的地方去,但是他们热情不高,原因也不难看出。城市不仅烟雾弥漫、环境脏乱、空间狭窄,卫生和供水水平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而且是霍乱、伤寒和污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温床。“文明造就了自身的奇观”,法国人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写道,他于1835年访问了曼彻斯特,“文明人几乎退化成了野蛮人。”[2558]但是在工厂城,工厂主可以很快从新发明和新思想中获益,这也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它无论在知识上还是物质上都可以自给自足。它生产了新产品,尤其是铁制品和化学品(碱、酸和染料),这些产品大部分都需要大量的能量/燃料来生产。工厂城的另一方面是新工业主义扩散到了全世界,从原料产地到工厂,再到市场。这也刺激了新思想的产生和对新产品的需求。举例来说,就是工业革命的诸多发展使茶和咖啡、香蕉和菠萝成为日常食品。按照大卫·兰德斯的说法,人类物质生活的这一变化堪称人类发现火以来最伟大的变化:“1750年(即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人在物质方面与其曾孙辈相去甚远,反而比较接近恺撒军团的士兵。”[2559]

从长远来看,同样重要的是,工业革命拉大了贫富差距,使阶级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程度。[2560]工人阶级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聚集而居,因此更有阶级意识。这一变化值得详细探讨,因为它后来对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业革命前的劳动力与工业革命后有很大不同。传统农民拥有自己的财产或作坊,他们也有主人,双方互有义务(虽然是很不平等的义务)。但是,工业革命使“技工”或“人手”取代了农民或仆从,即人。它还使工作变得有规则、千篇一律,而工业革命前基于季节或天气的劳动节奏就完全不是如此。[2561](人们在工业革命前通常选择在星期二开始一周的工作。星期一被讽刺地称为“圣星期一”。)

工人阶级之所以贫穷的一个原因,当然也是他们工资低的一个原因在于,收入被转移给了新兴商业阶级,他们则投资新机器和新工厂。工业革命没有创造第一批资本家,“但是它确实造就了一个数量之多和力量之大前所未有的商业阶级”。[2562]这些被称为“烟囱贵族”的商人在19世纪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内政。

工业革命的另一个比较独立的方面是经济。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在上一章已经论述过。除此之外,英国还出现了私人储蓄现象,私人储蓄在1688年后开始积累。国王将这些储蓄用于战争,国债由此产生。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就是这一发展的组成部分,商人和地主持有国债,并从中获取利息。[2563]1700年前,政府贷款的利息是8%,到1727年就下降到了3%,这对工业革命也有影响。当利率高的时候,投资者寻求迅速获利;但是利率低的时候,人们更愿意考虑长期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会在未来带来更大的回报。这时就很适合开启大规模的资本项目,如投资矿业、开凿运河或建设工厂。早期的工厂位于乡村,规模小,单个家庭都有财力资助工厂建设,但是随着需求的增加,为了满足增长的市场需求,城市工厂规模如滚雪球般扩大,这就需要更多的投资。

英国之所以在工业革命中居领先地位,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发明都孕育于此,部分因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欧洲大陆一直到1815年都无暇他顾。但是,一旦这些国家达到一定程度的政治稳定,就迫不及待地创建自己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为资助大规模资金项目而建立的股份制投资银行或动产信贷公司。按照大卫·兰德斯的说法,最早的例子是半公立机构:布鲁塞尔的兴业银行和柏林的国营外贸公司。这些机构在筹措铁路建设资金方面尤其有用,“铁路建设需要的资金数目是前所未有的”。[2564]

同时发展的是科技学校,这些学校在欧洲大陆的作用就如同英国的不信国教学校(见本章下文)。法国一马当先,于1794年成立了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最初叫中央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