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公元0年的亚历山大港,西方和东方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并产生了两位非常不同的领袖,以及一部经典著作。第一位领袖在历史上长期被认为是旃陀罗笈多。塞琉古王朝的使者麦加斯梯尼的无稽之谈所形容的正是旃陀罗笈多帝国,也正是旃陀罗笈多被18世纪印度的一位英国法官威廉·琼斯于灵光一闪中意识到与犍陀罗笈多是同一个人。犍陀罗笈多被称为“印度的恺撒”,他留下了最伟大的帝国,疆域从孟加拉国延伸至阿富汗。[844]

旃陀罗笈多与犍陀罗笈多的联系是威廉·琼斯法官瞬间的洞察。对他们关系的另一洞察来自詹姆斯·甫林切补的智慧。甫林切补是加尔各答英国铸币厂的检验员,他在1837年的发现被约翰·凯伊称作“解开印度古代历史之谜的最重要发现”。[845]甫林切补对坐落在印度中部博帕尔附近桑吉的一座巨大佛教窣堵波(纪念碑)很熟悉。窣堵波上刻有用不知名的文字写成的铭文。这种文字在印度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山丘上、悬崖上、巨大的石柱上都有它的踪迹。许多铭文似乎都在说同样的内容。甫林切补最终将这种语言确认为梵语的一种派生语言——巴利语。它流行于佛陀时期,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正如甫林切补猜想的(因为许多铭文都很相像),它是佛经使用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甫林切补只猜对了一半。巴利文是佛教圣语,但是这些铭文却不只具有宗教用途;它们也包括“确信无疑的政治条文……一位君主的法令”。[846]这些铭文的作者被称为德瓦那皮亚·皮亚达西,铭文内容是阿育王法敕。“德瓦那皮亚”的意思是“诸神宠爱的人”,虽然甫林切补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很快谜底揭开。他就是阿育王,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旃陀罗笈多之孙,印度最伟大的帝王。他在大约公元前268年登基,统治印度四十年。阿育王是印度佛教的护法王,他派儿子将佛教传入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学中有许多关于他功绩的记载。[847]

阿育王法敕现在被分为十四章大磨崖法敕、八章小磨崖法敕和铭文,以及七章大石柱法敕,描述了阿育王的成就。法敕中的“伟大思想”是阿育王的达磨理念,即“慈悲、慈善、真实和纯洁”,放弃暴力、虔诚、责任、得体和“正当的行为”。[848]如果不把它放在“钢铁般的婆罗门”考底利耶所著的经典著作《政事论》的背景之下,我们就很难理解阿育王的新理念。[849]考底利耶是旃陀罗笈多的宰相,他的论著是一部治国方略的综合概述,涉及治理国家、征收税款、外交关系和战争。它被形容为一部近乎偏执的文献,包括怎样洞察政治异见、国家应当怎样干预几乎所有的活动,并对怎样实施严苛的法律提出了残忍的建议。另一方面,它也为世界上首个世俗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850]虽然最近的电脑文本分析显示它事实上是由多人写成的,但它仍然“不仅是获得此生而且是获得来世的指南”。[851]在《政事论》中,作者(们)认为征服邻国是国王的神圣职责。与之相反,达磨思想是阿育王超越这种观点的尝试。他征服了许多国家,拥有一个辽阔的帝国。因此,达磨是他统一帝国的尝试:实施通用法、通用税,尽可能将度量衡和刑罚标准化。这是一个令人钦佩的目标,约翰·凯伊的评价非常得当。他认为这个时期可以被视作印度的“古典”时代,旃陀罗笈多等同于恺撒,阿育王等同于奥古斯都。

但是阿育王及孔雀王朝的其他统治者也鼓励学术。起初,主要的争执发生在婆罗门和佛教徒与耆那教徒等僧侣之间。虽然那个时期没有太多的书面材料流传下来,但是我们知道,佛在世时,印度有两处学术中心,即我们所讲的大学,分别在迦尸和塔克西拉。但是在公元前4世纪早期,它们被位于比哈尔的被誉为“佛教印度之牛津大学”的那烂陀寺的光芒所掩盖。[852]那烂陀寺由一系列院落、建筑、许多佛和菩萨的大型雕像组成。婆罗门教的大学在这之后很晚才出现,时间约在耶稣时代,地点在迦尸(那时称瓦拉纳西)。基础课程是文法、政治学和种姓法律,以及之后引入的医学、美术、逻辑和哲学。[853]学生的惯例是将论文贴在讲堂大门上,民众就会聚集到门前阅读这些论文,听他们在讲堂里的答辩。

大学的出现推动了文化和学术的传播,其中包括:(1)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2)《奥义书》,用于记诵的宗教小诗;(3)佛经,用于学习的简短散文形式的哲学指导;(4)圣典,传达哲学和法律原则的说教韵文;(5)戏剧;(6)动物故事;(7)《往世书》,即后来的印度教经文。[854]

《摩诃婆罗多》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它起源于吠陀时代。根据传说,这部史诗作品在古代有若干版本,包括2.4万到10万诗节不等。然而现有的版本出现得很晚,大约在公元前100年,主题是争夺王位造成的骨肉相残。[855]故事以婆罗多王朝的般度被奉为君主开始,他的即位是由于他的哥哥法定继承人持国是盲人,因此失去了继承资格。然而,般度先于哥哥而死,持国一面宣称替般度的儿子坚战摄政,一面篡取国家大权。坚战已经被封为太子,统治着一部分王国,并与另一个王国的首领奎师那结成婚姻联盟。这引起了持国的儿子难敌的嫉妒。他在一场生死赌局中向坚战宣战,而输赢已经事先被他知道。在这场赌注中,坚战失去了一切并被流放。十二年后,坚战派奎师那作为使者去谈判收复王国的事宜,但是难敌不肯交出哪怕一小块土地,于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战争进行了十八天,在奎师那各种兵不厌诈的战术的帮助下,般度族重新得到他们的王国,并消灭了他们的敌人。《摩诃婆罗多》主要批判了过多世俗野心对人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它具有佛教和希腊思想的双重特点。[856]即使在今天的印度,改编自这个故事的电视节目仍然能吸引整个国家的目光。

《罗摩衍那》传统上认为由蚁垤(活跃于约公元前200年)所作,是第一部梵文叙事诗。从格律看,它晚于《摩诃婆罗多》,缺乏早期史诗的古韵,后世补充的材料也较少。它也是一个宫廷阴谋的故事。罗摩被剥夺了继承父亲王位的权利,并被判流放南部十二年。在那里,他发现这片土地一直受到楞伽(锡兰)恶人的抢掠,甚至他的妻子也被拐走。为了报复,他建立了一支军队,入侵楞伽,救出妻子,并杀死邪恶的国王拉瓦那。他回到家乡时,流放期已经结束,他的哥哥大方地让出了王国。《罗摩衍那》是一个比《摩诃婆罗多》更加宽宏的故事。从梵文翻译成印度通行语言后,它成为举国喜爱的诗篇,罗摩成为最受欢迎的英雄。书中的故事被广泛用在雕塑及其他艺术作品上。[857]

从孔雀王朝结束到笈多王朝建立(公元320年),横跨公元0年的五百年曾经被认为是印度的“黑暗时代”。[858]这种观点再也不能成立了。这是一个拥有伟大城市的时代,是华氏城和迦尸的时代,是马图拉和乌贾因的时代。这些城市通常依据共同的建筑规划,呈四方形,每面城墙的中间都有城门,四周由护城河环绕。这更是一个雕塑和岩庙的伟大时代,它们使印度的声名当之无愧。毗卢、桑吉、阿马拉瓦蒂的宏伟浮雕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它们由新兴的商人阶层而不是帝王出资建造。这些遗址主要在印度西部比孟买更远的内陆被发现,德干高原边缘的褶皱在这里形成了成百上千的自然岩洞,许多遗址不只是寺庙。这里有完整的寺院、禅室、柱石大厅、精美的楼梯连廊,都是由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除了岩庙之外,两种雕塑形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一种出现在北方的旁遮普和阿富汗,它深受希腊思想影响,所雕的佛和其他人物具有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