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公元0年的亚历山大港,西方和东方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当然,0年是不存在的,原因有几个。一个原因是当时还没有发明0,0出现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印度。另一个原因是那时候世界上的许多人都不是基督徒(现在也一样),他们计算时间的方法完全不同。第三个原因是西方使用了若干个世纪的纪年法——公元(AD)是Anno Domini的缩写,意为我主之年,公元前(BC)是基督诞生之前的意思——直到6世纪才被采用。耶稣,正如我们所见,从未试图开创一种新的宗教,所以,与耶稣同时代的人即使听说过他,也从未想过一个新的时代由此拉开了序幕。实际上,直到8世纪比德在他的《英吉利教会史》一书中采用了公元纪年法(AD),它才被普遍使用。而公元前纪年法(BC)虽然为比德所提到,但直到17世纪下半叶才被普遍使用。[768]尽管如此,假想一个“0年”能够使我们一窥古代的时间概念,了解在耶稣生活的时代还存在着哪些其他思想。

在古代世界,对时间的理解因为当地情况,尤其是当地宗教的不同而不同。可确定年代的第一批钱币铸造于大约公元前312年的叙利亚,刻有铸造这些货币的塞琉古时代的年份(“胜利者”塞琉古于公元前321年,即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两年建立了塞琉古帝国[769])。了解古代时间的基本天文学因素是将地球分为东方(Orient,来自拉丁语,意为“出生、增长、生长”)和西方(Occident,来自拉丁语,意为“倒下、死亡”)。例如,巴比伦人注意到了所谓的“与太阳同时升起的”星星。这一现象使我们能够在黎明之前观察到靠近太阳位置的星星升起。巴比伦人还注意到,随着一年的变化,太阳沿着这些星星以一个似乎规则的圆周来回运动。他们将这些星群分为十二组,无疑因为一年大约有十二个朔望月,并给其命名。这些名字的起源不明,但其中许多是动物名(也许反映在星星的排列上)。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继承了这一习惯,我们才有了黄道十二宫,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zodion,意为“小动物”。正如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都被分为大约三十天一样,黄道十二宫的每一段也都被分为三十度。对天空的这种划分最终导致我们将包围一个点的完整圆分为三百六十度。[770]

巴比伦人的天文知识传播甚广,直达希腊、埃及、印度,甚至中国(但是其对中国的影响最近受到了质疑)。不同文化之间计时方法的相似性可能由此而来。但是将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似乎起源于埃及。在埃及,人们注意到夜晚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明星升起,这就是最初人们怎样将夜晚分为十二个时刻的。后来,白天也用同样的方式划分,但是在中世纪机械钟表发明之前,时刻的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夜晚越长,夜晚的时刻也越长,白天的时刻就越短。后来,这种埃及计时法才普及开来。在巴比伦,一天分为十二个贝鲁,在中国则是十二个时辰,在印度则是三十个穆哈拉。在巴比伦,一个贝鲁分为三十杰斯,一杰斯等于六十加尔。在印度,一个穆哈拉分为两个伽地,一伽地分为六十个巴拉斯。换句话说,在古代,人们趋向于将时间分为十二或三十的倍数,而这几乎可以肯定与一年分为(大约)十二个朔望月、一朔望月分为(大约)三十天有关。巴比伦人这种以六十为基数的六十进制系统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将一小时分为六十分钟,一分钟分为六十秒。正如我们现在熟知的十进制系统,右边的数字只有左边数字的十分之一大(如22.2),在巴比伦系统中六十是基数。而且,这一细分系统中的名称延续了下来。第一个用拉丁词组表示是“第一小部分”,第二个是“第二小部分”,以此类推。后来,这些词组产生讹误,“第一小部分”只剩下“小”(与英语里的“分”同形),另一词组只剩下“第二”(与英语中的“秒”同形)。第一、第二和其他部分有时用′和″等表示,至今还在使用。[771]

记录时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协调月相周期和太阳周期。太阳支配着四季,这对农业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月球控制潮汐,是重要的神祇,并有规律地改变形态。大多数社会在某些时候另外增加月份来克服太阴年和太阳年之间的差异,但是这虽然能够暂时调整时间,最后还需要其他的置闰手段。最重要的闰月是公元前499年在巴比伦产生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两个希腊人,默冬和优克泰蒙,他们在公元前432年将其传入希腊。所谓的默冬周期有十九年。每年有十二个月,但是另外有七个闰月,分别加在第三、五、八、十一、十三、十六和十九年。一些月份是“满月”(三十天),其他月份为“残月”(二十九天)。这可能看起来过于复杂,但印度人和中国人对其的沿用说明了它的重要性。(魏根深称中国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使用了非常类似默冬周期的历法。)在中世纪历书中,标明一年在默冬周期中位置的数字是用黄金写成的,直到今天它们都以“金数”著称。[772]

复活节也来源于这些传统。犹太教和基督教历书都采用了十九年的太阴—太阳周期,因为它解决了为新月确定日期的难题,这对于宗教仪式来说很重要。最初,巴比伦的祭司王需要绝对精确地确定新年日期,因为庆祝仪式被视为对创世神迹的重演,只有精确的对应才能取悦神灵。由此产生了基督教要在准确的日期庆祝复活节的思想,“因为这是上帝(或基督)与撒旦战斗的关键时刻,上帝需要崇拜者的支持来打败撒旦”。[773]巴比伦人似乎还是第一个将阴历月分为七天段的人(每一天代表七个神圣行星之一,或说“漫游者”中的一个,这些“漫游者”不同于恒星,是不“固定”于天空的天体)。每七天以“凶日”结尾,这一天有许多禁忌,同样也是为了取悦神灵。楔形文字记录还显示巴比伦的满月日在每月的第十四或十五天,而这似乎是希伯来安息日的来源。基督徒也将其沿用。每周各天的次序来自一个复杂的时刻表。一天的每个时刻都以七大行星之一命名,按照轨道时间长度依次递减排列,顺序为土星(二十九年)、木星(十二年)、火星(六百八十七天)、太阳(三百六十五天)、金星(二百二十四天)、水星(八十八天)、月球(二十九天)。当确立了以上顺序的循环后,结合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接下来每天的第一个时刻依次为:土星、太阳、月球、火星、水星、木星、金星。[774]

古埃及人将一年分为十二个历月,每月三十天,最后再加五天,这五天被认为很不祥。这样的计算方式纯粹出于实用考虑,因为那是尼罗河在赫里奥波利斯地方泛滥的平均间歇期(尼罗河泛滥是埃及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埃及人很快发现,一年实际上还要稍微长一点,为365.25天,因此做了调整。他们还发现,尼罗河涨潮恰好发生在最后一颗星——天狼星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刻。这颗星“与太阳同时升起”的时刻成为所谓“天狼星”历法的固定点,比尼罗河的泛滥更有规律、更加精确。天文计算显示,两种历法(前天狼星历法和天狼星历法)的第一天在公元前2773年重合。学者得出结论,这必然是天狼星历法启用的年份。所以对埃及人来说,无论他们知不知情,0年实际上是公元前2773年。[775]

希腊人有两种时间观念:神圣的或永恒的时间,以及普通时间。在希腊,有一种观点认为时间是仲裁者。在雅典的法庭上,人们使用水钟,或称滴漏,将演说限制在半小时之内。[776]在公元前432年默冬周期传入希腊之前,人们一直使用一种八年的周期,“八年法”。这个历法中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交替有三十天和二十九天,总计三百五十四天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