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以色列思想与耶稣思想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成熟,并且很多时候先于外来者(以色列人)到达的年代。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当然就意味着《圣经》在试图表明犹太人与该地区其他人有多么不同这一重要方面是错误的。根据最新的研究,犹太人并不像《圣经》所说的那样,从其他地方来到迦南地并且征服当地居民。他们其实就是当地的一个部落,像其他很多部落一样逐渐分离出来,有了自己的神(复数)。[670]

上述推测的意义在于,它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圣经》首先是由流亡到巴比伦的第二批犹太人(第一批流亡到埃及)返乡时收集的,他们编写了一部叙事,目的有两个。首先,它意欲说明在古代历史上就有犹太人从外面进来并占领迦南的先例;其次,为了证明自己对迦南的所有权,他们编造了与上帝的立约,这意味着以色列人需要一位特殊的神来确保这件事的发生,一位与该地区其他任何神都不同的神。[671]

拉兹·克勒特博士的最新研究正是从这个角度入手的。克勒特博士就职于以色列考古委员会。他最近刚检查完过去几十年间挖掘出的八百五十多个小雕像。这些小雕像体形通常很小,由木头或黏土制成。它们有夸张的胸部,通常都是正面像。很多可能在仪式中被打碎了,还有很多被丢弃在废料堆里。其他的是在开阔的圣地找到的。所有小雕像都可追溯到公元前8到前6世纪。没有人知道这些小雕像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被发现,为什么有着这样的形状。也有男性塑像,有的只有头,有的是全身,骑在马背上。根据克勒特博士和埃弗拉伊姆·斯特恩在其权威著作《圣经地考古学》(卷2)中的观点,这些小雕像代表耶和华及其配偶阿斯塔特。(在《箴言》第8章中,“智慧”女神被认为是《圣经》中上帝的配偶。)斯特恩教授说,这些以色列人小雕像和高地圣殿与邻国的没有多大区别,并且断定它们代表犹太教发展过程中介于异教和一神教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他称之为“异教耶和华教”。这些小雕像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年代以及它们与其他国家的小雕像没有实质性区别这样一个事实。它们似乎能够证明,犹太教是在流亡巴比伦之后才完全成熟的。总之,“第二次流亡”期间的犹太人将耶和华转变成了一位特殊的唯一神,以证明他们有权拥有迦南。[672]

当然,也有人持相反但同样坚定的观点。如果说特拉维夫大学在这些问题上是激进派阵营的中心,那么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是保守派的中心。阿米哈伊·马扎尔是希伯来大学的考古学教授,并且著有《圣经地考古学》(卷1)。他承认,希伯来《圣经》的很多早期经卷,尤其是有关始祖的地方,是不可靠的。但仅此而已,他不愿作进一步的怀疑。他以开罗博物馆的美尼普塔石碑为例进行说明。这块石碑是一块刻字的石板,美尼普塔是一位埃及法老。这块石碑可追溯到公元前1204年,描述了埃及人对这个地区(今以色列,包括亚实基伦和基色)几座城市的攻占。但是,该石碑也描述了“以色列人”的毁灭。马扎尔进一步举1993年发现的但丘石碑为例。这块石碑上有阿拉米文字,提到了“大卫王朝”,石碑的年代是公元前9世纪。马扎尔教授认为这块石碑证实了《圣经》中的传统观点。[673]正如威廉·福克斯韦尔·奥尔布赖特所说,无论对《圣经》纪年及其意义做什么样的修改,没有人质疑一神教是以色列人在中东独一无二的创造。

希伯来《塔纳赫》的第一部分,始于《创世记》止于《民数记》,共五卷,涵盖了从创世到希伯来人到达应许之地这段时间。学者认为它的来源有四个,是第五个人在公元前520至前400年间将其收集整理,并且试图使它具有统一性。第二部分有八卷,始于《申命记》止于《列王纪下》。这几卷有“内在的统一性”,使得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路得记》外,它们是由同一个作者,即所谓的《申命记》作者或D写成。这几卷的统一主题是先知以及他们对以色列人有一天会被赶出迦南的担忧。因此,学者认为这几卷一定是在那次灾难事件发生之后写成的:换句话说,这几卷是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在流亡中写成的。[674]第三部分始于《历代志》,止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几卷讲述了从流亡地返乡以及在迦南地重新确立《摩西律法》之事。它们通常被认为由同一位作者,即《历代志》作者,于公元前350年前后完成编写。希伯来《圣经》剩余部分由好几位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写成,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450年直到最后写于公元前160年左右的《但以理书》。[675]

在本书第4章和第5章中,我们发现好几个《圣经》故事与早期巴比伦文学相似。例如,包在纸莎草中的婴儿或大洪水,上帝选定的一对夫妇造了一只船,并在船上将每种动物都放入一对。但是,希伯来《圣经》让人最为困惑的是,它给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创世故事。在《创世记》前面的章节中,上帝用了六天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他将光明与黑暗、天与地分开,让太阳和星星发光,然后在创造了树木青草后又创造了飞鸟、海洋生物和陆地动物。他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并将他们分为男人和女人,让他们管理所有的动物,食用水果和草本植物。“第一种创世是素食风格。”[676]然而,在《创世记》后面的章节中,又出现了对创世的描述。此处上帝用地上的尘土创造了人(希伯来文中尘土为adamah,即亚当)。这里创造的是男性,并且在这个叙述中男人先于其他生物,如植物。上帝发现男人孤独的时候,又创造了动物并将它们带给男人,给它们起名字。他用男人的肋骨创造女人,并称她为“女人”(wo-man,“由男人而出”)。[677]这两个版本大相径庭,并且一直让学者感到困惑。17世纪,正如在本书绪论中提到的,伊萨克·拉·佩莱尔提出,第一个创世故事适用于非犹太民族,第二个适用于亚当那个民族。这个观点解释了所有的异常现象,如北极地区和美洲有人的事实,《圣经》中没有提到这些地方,但是大发现时代却证明了他们的存在。直到1711年,一位德意志牧师H.B.威特才指出一个更凡俗的事实:《创世记》中的创世故事是由两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写成的。[678]古希伯来人如何到达应许之地的故事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分歧。在一个故事中,亚伯拉罕的后裔来到埃及,然后在摩西的带领下,穿过荒野到达迦南。在另一个故事中,他们是从东面移居到迦南的,没有提到埃及。还有其他几处不一致的地方,但这种不一致也是其他宗教的一个共同特点。

要解释这种不一致,部分论据是通过论证《圣经》的早期经卷有两个主要来源。它们是E或埃洛希姆派(根据其称上帝为埃洛希姆)和J,指耶和华派(说它是部分论据,是因为人们可能会期待后来的编者消除这些不一致)。E被看作是较早的来源,尽管源自E的材料少于J。有时,J似乎是对E的回应。这些早期来源主要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公元前10世纪更可取。正是在J来源中提到了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但没有提及有关迦南的立约。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说立约是后来在前6世纪编造的。在这个时期,犹太人在流亡中接触到巴比伦的琐罗亚斯德教信仰。[679]《托拉律法》的第三位作者是P,指“祭司”,他(仅仅是可能,一些学者提出质疑)将E和J合到一起,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材料,主要是仪式和什一税的律法。P也将上帝称作埃洛希姆而不是耶和华。[680]

后来,流亡结束后,由马所拉学士负责《塔纳赫》的准确性。他们是抄写者的家族,其工作就是忠实地抄写古代文本。这就是正典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