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亚历克斯·米勒
    李尧与我是长达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朋友。最近他翻译了我的第十一本小说《煤河》,并请我为这个中译本写前言。欣然命笔之时,我必须首先对他作为我的挚友和我的作品坚定的支持者表示敬意。我最早认识李尧是在1994年。他在我墨尔本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那时候,他正在翻译我的《浪子》(The Ancestor Game)。后来,我们在中国见了两次面,在墨尔本又见了两次面。2014年,他又来到澳大利亚,接受悉尼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一非同寻常的荣誉。我们相聚甚欢。没有李尧,我的作品就不可能为中国读者所知。我深深感谢他把我的作品带到一个说普通话的人的世界。
    《煤河》是这样诞生的。有一天傍晚,我独自洗餐具的时候,脑海里突然闪过鲍比,他对艾瑞·柯林斯的爱以及发生在煤河的悲剧。就像一个人在丛林里漫步一样,我发现晚上独自洗餐具的时候,特别容易给自己讲故事。不过大多数时候,我在第二天早晨就把那些故事忘到脑后,再也不会想起来。可是,鲍比·布鲁这个人物——《煤河》故事的叙述者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盘桓,不肯离去,不把他写出来,我就不得安宁。
    于是,我写出了这个故事。小说的主人公鲍比是丛林人,半文盲。年轻时,我在昆士兰北部穷乡僻壤的牧场干活儿时,就是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我喜欢他们,赞赏他们。鲍比是个诚实的小伙子,信奉父母教给他的价值观。他在《煤河》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场痛彻心扉的悲剧,一段温馨甜蜜的爱情。我的想象力囿于鲍比简洁的叙事方式之中,从回忆事实真相开始,告诉人们,“煤河”的杀戮并非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出于报仇雪恨这样邪恶的愿望,而是文化冲撞造成误解的结果。
    鲍比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他的朋友本·托宾,为了还原事实真相。这个真相被法庭和媒体扭曲,本·托宾被描绘成“冷血杀手”,最终被送上绞刑架。鲍比的讲述豁达、真诚,让人深信不疑。他让我们知道,尽管不必把他说的话当作真理,但他所说绝非传言。读者因此而对他的叙述倍加信任。
    在澳大利亚,也有许多反映偏远山区的轰动一时的小说和电影。生活在沿海大城市的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和欣赏这些文艺作品。他们在楼宇丛中生长,认为丛林与山峦是危险之地。而我自己的经验恰恰相反,与我相处的山里人都真诚、朴实,行为举止并无不当。可是媒体只关注所谓轰动效应,对那些作品真实与否不感兴趣。《煤河》反其道而行之。鲍比的讲述,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我的创作就是还原历史的过程。
    撰写《煤河》对于我是一种享受。我仿佛在聆听一个男人和一个年轻女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似乎在北昆士兰苍莽丛林和逶迤群山干活的时候就认识他们俩。我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我非常幸运,和这样一群男人、女人一起度过青春岁月,并且建立了对我一生都至关重要的深厚友谊。鲍比·布鲁、本·托宾、艾瑞·柯林斯永远是我敬重的朋友。在我的心底,《煤河》就是献给他们的。今天,我又通过李尧把它献给中国读者,希望受到大家的欢迎。
    
    
    2016年9月8日
    墨尔本
    
    
    序言
    
    狄克逊·罗伯特
    亚历克斯·米勒是澳大利亚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不但普通读者容易接受,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聪明睿智,充满哲思,富于想象力,蕴含道德的力量,技巧炉火纯青。他得过许多大奖,最重要的是:1993年出版的《浪子》(The Ancestor Game),2003年出版的《石乡行》(Journey to the Stone Country)获澳大利亚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浪子》还获得1993年英联邦作家奖。2001年出版的《忠诚的条件》(Conditions of Faith)和2011年出版的《情歌》(Lovesong)获新南威尔士总理文学奖。2012年,因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荣获“百年奖章”和墨尔本文学奖。2011年,亚历克斯·米勒当选为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
    米勒1936年生于英格兰,1952年移居澳大利亚。他在昆士兰中部的丛林和卡彭塔利亚湾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于1965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主修历史并开始写小说。他最初两部小说是《观登山者》(Watching the Climbers on the Mountain,1988)和《特温顿鹿》(The Tivington Nott,1989)。
    米勒的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浪子》是一部最具后现代特色的小说。这本书描绘了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澳大利亚和中国漫长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1987年到1988年,米勒来中国旅行之后,创作有了很大的突破。他先是创作了《浪子》,紧接着创作了《被画者》(The Sitters,1995),表明米勒把笔触伸向了墨尔本现代艺术。特别是他和画家里克·埃莫(Rick Amor)的友谊更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写出一系列反映澳大利亚艺术领域的优秀作品,构成了最为持久、见地深刻的“造型描述”(ekphrasis)。这些作品是《浪子》《被画者》《普罗乔夫尼克的梦》(Prochownik's Dream,2005)和《秋天的莱恩》(Autumn Laing,2011)。这在澳大利亚文坛前所未有。
    《浪子》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因为它反映了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维多利亚时期的“淘金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百多年间四代华人移民在澳大利亚经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对当代澳大利亚发展做出的贡献。小说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祖先情结”,受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读者的欢迎。
    米勒反映昆士兰中部地区社会生活的小说,更多的是以农村而非城市为背景,代表作是《石乡行》《别了,那道风景》和《煤河》。这些作品围绕关于原住民土地所有权的《马博裁决》1、“被偷走的一代”的报告,以及随后达成的民族和解这样一些澳大利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深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