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效方法之四:认真负责习惯养成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让一些年轻人分别以单独、2人、3人、4人……直到8八个人一个小组的形式下进行拔河,并用测力器测量他们在不同群体中用力的情况。结果发现,当这些人单独拔河时,人均拉力是63公斤;两人组的拉力是118公斤,比平均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的是160公斤,比平均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的是256公斤,比平均叠加值少248公斤。

这样的结果表明:群体力量的总数低于单个力量叠加的总和。

对这种现象,林格尔曼称之为“责任分散”。即当个人单独完成某件事情时,因为独自承担责任,会有积极反应;但众人一起完成时,人往往会希望别人担点责任,自己在行动上则有所保留和退缩。

担任班委宣传工作的美美告诉妈妈,老师让他们出一期庆祝“六一”的墙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妈妈特意到单位图书馆找了两本关于刊头设计的书来,对美美说:“你好好看看,先考虑好。文章么,你自己也该带头写篇,不要像以前那样临时着急。”可美美却不以为然,说:“我干嘛先干起来,到时大家一起干就是了。妈,你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忘了。”

美美就这样等大家动手时才动手,果然,那天美美天黑了才回家,还满肚子怨气。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没错!这是指人多力量大,点子多,可以集思广益。但美美不知道:一个人做一件事时的力量,和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时每个人发挥的力量可不是一样的。

所以,当孩子面临某一任务时,家长应鼓励他负起个人责任,在可能范围内,不等待而先干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独立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养成他们遇事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一个人的意识中,依赖性多一分,责任感就少一分,进取心就削弱了一些。

责任感的培养最忌讳的就是有依赖、消极被动、推诿扯皮的思想。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是:“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被告知过两次后才去做事情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做事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做事做到位的可能性就大。培养责任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拿出自己最高水准把它做好,哪怕事情最小,最微不足道,也要认真干好,绝不能出现任何一次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只图速度,不讲效果的现象。比如,让孩子刷碗,孩子草草冲洗一遍算是完事,碗上留污点或油腻,就要严格要求孩子重洗;做作业,发现一次不认真,就得重做;让孩子扫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不留死角;擦桌,就要擦得一尘不染,光可照人。只有这样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负责才能真正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和责任感。

要培养责任感,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小事的责任感,往往是对大事的责任感的基础,一个人对所谓的小事采取马虎态度,在他的身上是难以养成对大事的责任感。雷锋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他能一辈子将身边的点滴小事做好,为他人和社会着想,从而达到思想境界的质的升华。我们要抓紧小事不放松,“积善成德”,责任感的形成只能用“积”的办法,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来完成。比如,干净的地面上有一点纸屑,这时你看到就应该自觉地把它捡起来放到垃圾筒里;看到车棚里的车倒了,就去扶一下;看到水龙头由于没拧紧在滴水,就赶紧过去把它拧紧;在学习上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班级交给的具体任务;平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帮助同学,热爱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等,从这些看似平凡,而实则蕴含高尚情操的小事做起,逐步建立自己良好的责任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