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奥秘之二:学会感恩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王先生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那时生活条件很艰苦,经济拮据,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上小学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读小人书,虽然是黑白印刷的,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阅读的热情。由于穷,没有钱买或到书摊上去租,所以更多时候他只能是向同学们借来看看。

每当他把书带回家细细品味后,母亲都要为借来的书包上书皮,书皮是那种厚厚粗粗的牛皮纸。对那些破一点的书,母亲还要用针线简单装订一下,最后把折角的书页折平,这才允他归还。他对此不了解,别人借书都不用这样麻烦的。当他问起的时候,母亲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是淡淡地反问他:“你有书借给别人吗?”他摇头。“那你怎么回报呢?”他依旧摇头。“白借吗?”他木然!他怎么想这么多,他还是一个孩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母亲已经在教育他如何学会感恩,只是因为母亲没有读过书,所以表达得不明了罢了。

后来的事实印证了母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借书给他的同学多了起来,还有的主动要求借给他,甚至有些同学把书寄存在他这里。他虽不明此理,但知道是书皮的缘故,是不能“白借”的缘故。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也学母亲试着动手为多借的书包上书皮,然后,用他自认为比较过关的毛笔字在书皮外面写上书的名字,以此作为感恩的方式。

母亲的教导使王先生受益匪浅,成年以后在工作中领导和同事都愿意与他相处,只因他懂得知恩图报。

是啊,忘记别人给予的恩情,忘记别人给予的帮助,就意味着否定别人帮助的价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素质,一种修养。

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培养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

不懂感恩的人,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他们常常是这也看不习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他们就好像生活在泥土里的蚯蚓,即使有一天钻出土层,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明媚,因为它们身体缺少感光的细胞。

常怀感恩之心,才能锁定积极心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为失去而烦恼,要为得到而感激。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才懂得拥有。

懂得感恩的人,通常比较谦虚,也不狂妄,不骄傲。时时想着别人的付出,才能与周围人互相关爱,和谐相处。成功者必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位从日本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到日本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公司应聘。公司经理问:“你替你父母擦过身吗?”大学生答:“从来没有。”经理说:“明天再来吧,不过来之前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这个青年从小失去父亲,是母亲当佣人挣钱把他养大的。青年回到家,看着外面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决定为她洗脚。他拿来木盆,把母亲的脚放进盆里。当他用手握住母亲的脚时,发现母亲的脚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搂着母亲的脚哭了。

第二天,这位大学生再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谢谢您,如果不是您的指点,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摸母亲的脚,我要好好照顾母亲。”

经理点点头说:“你明天可以来公司上班了。”

这家大公司效益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员工的素质高,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热爱自己的企业。而对公司负责,热爱企业的基础是对父母负责,热爱自己的父母。反过来想一想,那些从小就患有爱的麻痹症的人,长大以后又怎么去爱别人,爱企业,爱社会,又怎么会去爱国家呢?

良心感、是非观、公德心,都属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不容忽视。小孩子的心灵本来是天真纯洁的,但是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他的人格素质也会不健全。做人首先要有良心,在家爱父母,爱亲人;在校尊敬老师,爱同学;走上社会后才会成为一个有人品、有道德的公民。

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品格得不到升华,会把生命引向萎缩的方向,会对亲人、素不相识的人、单位、社会缺乏良知和责任感,这将大大限制他成功的可能性与达到的高度。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别忘了为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赠送一张谢卡。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感谢,而是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