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奥秘之一:关心他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江舟2岁多那年春节,朋友送来一筐橘子。周永琴夫妇要求小江舟每次想吃的时候,同时拿3个,最大的给爸爸,第二大的给妈妈,小的留给自己。目的是培养孩子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之心。当只剩下3个橘子的时候,小江舟舍不得再分了。周永琴努力说服他,总算答应分了,但舍不得把那个大的分出去。周永琴告诉小江舟:东西越少的时候越考验人,这个时候能够首先想到长辈的,才是真正有孝心的孩子。小江舟眼泪汪汪地,按大小分了橘子。望着父母,希望父母不要真的把橘子吃了。周永琴和丈夫互相使了下眼色,狠狠心,在小江舟的泪眼注视下,一瓣一瓣把橘子“吞”下去了,什么味道也没吃出来。之后,周永琴拉着儿子的手,肯定儿子做得对。他们的教育使小江舟逐渐养成了好习惯,无论多么爱吃的东西,首先想到爸爸妈妈。每顿吃饭,江舟都要先给父母碗里分别夹上最好的菜以后自己再吃。

父母每月要给奶奶寄钱,孝敬老人。每次寄钱的时候,都带上小江舟,告诉他在做什么事情。小江舟会写字了,教他给奶奶写信寄钱,后来就开始独立地做这件事情了。周永琴夫妇从不同角度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使江舟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考进了北京大学。上大学后的第一年春节去看藏族奶奶时,他掏出自己的500元钱,双手送给奶奶,说是给奶奶压岁钱,激动得奶奶留下了热泪。而这500元钱是他考上北大之后亲戚们的贺礼。

如今的孩子缺的不是两个橘子,缺的是心中有别人。社会学家说,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什么是社会化?当孩子心中有了别人,他的社会就开始了。当孩子能够很好地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他的社会化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不懂得关心别人的人,心里没有明天。教育者要培养孩子的爱心,最好从3岁以后,每当父母、长辈外出回家时,就要让孩子为他们拿拖鞋、搬椅子、端茶水、送报纸、递眼镜等。奶奶生病了,要启发孩子去慰问:“您哪里不舒服呀?”“想吃什么呀?”“我来为您唱首歌,讲个故事,捶捶背,摸摸胸。”并乐意把自己最爱吃的东西省给爷爷、奶奶吃。端上可口的水果、香气扑鼻的鸡鱼肉蛋时,不让孩子独吃独占,要养成“大家分享才快乐”的饮食习惯。知道谁更需要,谁最辛苦,谁有病痛,谁没回来,要给他留下应有的一份。并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的表情,理解别人苦恼悲伤的缘由,努力想办法来减轻别人的痛苦、烦恼,使大家快乐。

要鼓励孩子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以会劳动、能负责为荣耀。例如,承担适度的家务,主动帮爷爷浇花、喂鱼;给晾衣服的妈妈递衣架;为邻居老人拿牛奶、传信件、送书报,并坚持不懈;坐车主动给弱者让座位等。父母对孩子良好的言行要给予微笑、鼓励,而不是物质允诺。爱心应当是不图回报、不计代价的。有的父母拒绝和不准孩子参加家务和社区劳动,生怕减少了孩子看书、学习的时间,怕分了孩子的心,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如果安排得当,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有条理的劳动习惯可以迁移为相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