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 注意孩子的真实动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你亲眼看到的现象未必是真实的我讲一个故事,是早年的事了。北京有的学校安排孩子下了第二节课喝豆浆。北京很多人爱喝豆浆,豆浆一来孩子就兴奋。有的孩子就往那跑:“噢,喝豆浆喽!”争先恐后,全班乱哄哄的。但是老师发现,有一个女孩子就从来不去抢,来了豆浆她没有任何反应,坐在桌子边继续看书。这位老师看了很感动,心想这孩子是想到“雷锋”了,还是想到“赖宁”了?老师想表扬这个孩子,问道:“你为什么不去抢呢?”这个女孩子特诚实,说:“老师,豆浆上面的稀,底下的稠,底下的好喝。”我的天啊!这是太想不到的谜底啊!这个事对我很有启发,即你亲眼看到的现象未必是真实的。因为孩子有一个特点,他可能出于一种很高尚的目的,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好心办坏事。孩子也可能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动机却不漂亮!是不是啊!孩子很容易受到某种诱惑,比方说,如果老师说:“我们班某某同学捡到一块手表,交给学校了,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你们要好好学习。”你等着瞧,第二天,好多爸爸妈妈都失掉东西啊!老师说:“今天怎么都是捡手表的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会简单模仿。所以说对孩子的行为你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小孩子是很可爱的,要引导孩子真实地生活,不要作假,有时候作假也是一种特点,不是道德问题。不可播种仇恨教育中还有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比方说,父母离婚问题。中国大概从1994年开始每年有100万对夫妻离婚,到2001年达到120多万对,2005年就达到150多万对了。其中67%的离婚夫妻有孩子。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父母离婚,最受伤害的是孩子。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真正对孩子伤害的,不一定是离婚的事实,而是父母在离婚过程当中的战争,这种冷战也好,热战也好,打的过程彼此敌视、仇视,这种过程对孩子伤害最大。有的夫妻即使不离婚吧,却比路人还冷漠,这样的一个关系对孩子不是更糟糕吗?所以说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我讲课的时候经常有父母对我说,孙老师,你讲一讲,父母离婚了,要注意什么啊!我说,单亲家庭也是正常家庭。但是,有的时候,一旦父母离婚,比方说,妈妈带着儿子或者闺女,就觉得这孩子倒霉,这孩子可怜,然后就百般地溺爱孩子:你说吧,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你想要啥我给你买,我要让你享受最好的生活。我自己再怎么苦也要想办法让你过着天堂一样的生活。其实,这样一种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他会觉得自己真可怜,我就要淘气,想干吗就干吗,穿一身名牌,我要挥霍钱。有的父母离婚后觉得特别的委屈,特别的受伤害,也不控制自己,于是在孩子面前说前任的妻子或者丈夫的坏话。对孩子说:“你可记住,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或者说:“你可记住,天下的女人都是狐狸精!”有的人确实受到情感的伤害,抑制不住,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其实你说得越多,越刻薄,对孩子就越不利。这孩子就会无法理解两性之间的关系,因此可能导致他将来的婚姻的不稳定性。这是一种很大的伤害。不要让孩子在一种单性别环境中生活当然,父母真要是离婚了怎么办呢?实际上,我建议你们还要正常地生活,顽强地生活,让孩子独立,相互尊重。当然,要注意一点,夫妻离婚了不要让孩子在一种单性别环境中生活,比如说妈妈带着女儿,然后生活里再没有男人。孩子就在这种女性的环境里长大,包括男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在这种女性环境里或者在男性环境里长大,是可能失去平衡的。我给父母们提出一个建议,如果碰上这样的情况,就要采取措施,让孩子适当地平衡。比方说,母亲离了婚,带着男孩子生活,但父亲对未成年的孩子还是负有义务的,有责任的。虽然不抚养孩子,也需要探望孩子。有的父母就说:“孙老师,这做不到,我们很难办。”怎么办呢?像这样的情况,还可以让孩子跟男性的亲戚来往接触,或者什么球队的教练,或者多接触男性老师。保持了两性的教育,孩子的成长会顺利一些。我特别要为那些所谓调皮捣蛋的、表现不太出色的孩子辩护。对这样的孩子特别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去冤枉他。生活中这样的事特别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我曾经认识一个贵州的小女孩,因为她得了一个大奖——世界儿童征文大奖。她到北京来见了我一次,和我交流了一下。她那篇文章我看了很感动。这个女孩,家里条件很好,她是个中队长,一个农村来的小男孩和她坐同桌。那个男孩表现很一般,穿得也不太整洁,老师就让她帮一帮。结果那个农村的孩子呢,在班里就成了一个被捉弄的对象。班里得了张奖状,孩子们对这荣誉也不是很在乎,谁都不愿意把奖状挂墙上,就让他来挂。这个农村的孩子,把椅子叠好,爬上去挂,刚挂好,底下的孩子就摇晃椅子,他“咣当”一下就跌下来了,孩子们就哈哈大笑,这个中队长也笑。这一天,上音乐课。上课铃一响,这个女孩子慌神了,原来她发现自己没有带音乐书。她紧张了,因为她知道音乐老师特厉害,谁不带音乐课本,出去!我是中队长,在众目睽睽之下出去,这不是丢死人了吗?再去取已经来不及了,老师就要进来了。这个女孩子怎么办呢?她对那个男孩子说:“快、快!把你的课本借给我用用。”想拿人家的课本蒙混过关。那男孩子说:“那我怎么办呢?”那男孩子憨厚,就把课本放在两人的中间,企图蒙混过关。他还不知道,这老师上课,火眼金睛啊!看得特清楚。老师说:“你们两个人是谁没带课本,站起来!”这个女孩子吓得一抖,她不敢站起来,赶快用手碰了碰那个男孩子,意思就是说,反正你也不是个好孩子,你站起来吧!你帮帮我的忙吧!这个男孩子还真够哥们儿,当即就站起来了。老师就说:“你上学不带课本,你来干吗啊!”老师这么一说,男孩子的眼泪“叭”就掉下来了,掉在桌子上,那女孩子看到那眼泪掉在桌子上,慢慢地浸润开来。后来这男孩子回家干活,有一次上房顶去晒辣椒,不小心滚下来,摔死了。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没了。这时候女孩子开始反思,开始忏悔。春天来了,这个女孩子采了一束野花来给男孩子上坟,野花放在这男孩子的坟前。她将这段经历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是“春日,我来到你的坟前”。在文章里,她对已不在人世的小男孩忏悔: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是我,是我们剥夺了你的尊严。这篇文章寄到印度参加世界儿童征文大赛,获“尼赫鲁金奖”。所以说世界各地的人对感情这个东西,对这种伤害,对这种冤屈,都是能读得懂的。我们做父母或老师的,在孩子的眼里是个巨人,很高大。你的地位是很神圣的,我们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碰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当您要处罚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个辩护的权利。我们必须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讲。“你有什么话说,你有什么冤枉,你有什么委屈,可以说出来。”这就是教育,一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但是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处罚孩子,我并不赞成只是表扬孩子、赏识孩子,所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整版文章,报道了对我的访谈,题目就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