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序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由于全球化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激荡,以及国内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我国道德建设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亟待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20世纪末哲学社会科学界就已经围绕价值多元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学术研讨会,近年来学校德育如何适应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也成了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关于探索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改革问题,现有的研究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是在价值多元化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探索;二是发挥学校在价值多元社会中的道德重建和价值整合作用的探索;三是培养学生适应价值多元社会的道德创新素质的探索。总的来说,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主要涉及的是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更新、调整,有关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德育手段、方法、途径方面的研究有待进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观念更新上,相应的改革实验尚待开展。

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变革学校德育传统,一直是西方国家(特别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价值多元化导致西方世界一度盛行价值相对主义,非但没有解决价值冲突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冲突和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更多地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如何在教育情境下引导年轻一代学会在多元的世界里寻求“共享价值”或“普遍价值”。如今,引导学生在多元世界里“学会共同生活”,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教育课题。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德育环境重建研究”,是由我们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课题,课题组骨干力量大



多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或兼职研究员。这套丛书则是这一课题最终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课题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以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为主,其中包括:教育视野下中国社会价值变迁及其对学校的影响研究,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第二期以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为主,分6个子课题进行,包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德育改革;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演变与道德教育;班级生活与公共精神的养成;公共道德、基础道德及道德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学校德育内部环境重建的实验研究,学校德育外部环境的重建研究。

本套丛书以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发展为背景,以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特殊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实验研究为理论根据,以我国学校生动丰富的德育改革实践经验和问题为素材,从理论、历史、学校实践(包括班级建设、教师发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德育环境)各个方面展现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思想及观念的启示和实践运作的范例与建议。

使广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思想资源与有深度的本土研究产出之间达到合理有效的融合,使事实分析、论证说理与案例启发得以有机结合,在理论探讨与实践改革的相互构建中发展中国的学校德育理论及实践策略,是我们在向读者奉献这套用心之作时力图体现的基本原则。本套丛书各册的主要内容如下:

《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黄书光主编)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进行理论探讨,旨在为当代德育重



建提供学理依据。着重就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生成与传统德育模式的建构、“西学东渐”与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与现代德育的兴起、多元价值文化激荡下的当代德育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力求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资源整合与德育改革走向进行理性设计。全书力求贯通古今、汇合中外,并将理论锋芒指向当代中国德育的改革实践及其发展趋势。

总序《冲突与和谐——价值多元背景下的西方德育改革》(余维武著)该书探讨了西方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价值观多元时代西方社会公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西方社会应对价值观多元化挑战而产生的道德教育理论三条路径,即相对主义的路径、普遍主义的路径和超越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二元对立的路径,分析了这三种不同路径对价值观多元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所作出的回答,还在评析这三种路径的基础上讨论了对中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课程建设》(杜时忠著)多学科透视——充分利用现代课程研究、现代德育研究和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等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德育课程进行透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把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育课程建设纳入德育课程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演变中揭示其本质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课程科目研究,而且从较为宏观的国家相关德育政策或文件及标准来进行研究,从较为宏观的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进行研究。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道德教学:课例研究》(黄向阳著)将当前中小学品德课教学改革置于价值多元化背景进行考察,以课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探讨品德课教学中公共道德教育、基础道德教



育、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本书提供了大量生动而典型的课例,并依据比较严谨的理论框架,对它们进行理性分析。内容和表述力求深入浅出,既符合第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阅读习惯,又具有理论色彩。它可以同时拥有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两个读者群。

《班级生活与公共精神的养成》(卜玉华著)主要探讨了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班级建设价值定位中如何超越“多”而达成“一”的问题。全书首先从当今时代精神、学生生存状况以及我国班级建设的价值演变历史等角度进行思索,提出当代班级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当以“公共精神”的养成作为关于后集体主义班级建设理念的基本取向。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了班级生活在培养学生公共精神方面的特殊价值、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建设思路等。全书由六章组成,即:“公共精神养成”作为班级建设的时代使命;公共精神与班级生活的历史传统和当代困局;当代儿童公共精神需要的成长状况与班级生活的独特价值;班级建设的基本内容;班级与学生群体、个体的生命互动关系;班级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等。全书将历史叙事、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辅以典型案例剖析,立体地呈现了作者对我国班级建设问题的深度探索。

《教学作为德性实践——价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王凯著)主要解决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的价值多元下的课堂育德难题。该书提供了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的解题思路,在理论上给予了充分论证,并从教学案例中归纳提炼出了“随机型生成”、“相关型生成”、“内涵型生成”等三种类型的德性实践展开逻辑与行动策略。该书还强调,为了应对作为德性实践的教学,教师需要在坚持“德品”养成、“德知”学习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德能”修养。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育伦理理论的研修和教



学实践中的伦理反思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