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陈慈描
在美国生养孩子,有时会觉得力不从心,因为长辈不在身边,遇到问题都不知道要问谁。即使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但我遇到孩子的教养问题时,也会觉得无所适从。这时幸好我遇到了陈姝伶老师,让我在如何当个称职的母亲这条路上,有个好教练帮我加油。
颖天六个月大时,一群朋友邀请陈老师每周来帮我们这群新手妈妈上课。三年匆匆过去,我们问陈老师的问题,也从一周岁前的如何断奶、喂副食品,到三、四岁的如何教孩子情绪管理、培养科学兴趣及如何选幼儿园等等。每次上课,众妈妈们请教老师的题目五花八门,而陈老师也能视个别情况,不厌其烦地给与详细的回答。听到幼儿们的共同点,妈妈们都会频频点头会心微笑;若有妈妈为孩子的某一件事感到困扰时,大家也会彼此打气,而我们共同的教练,就是陈姝伶老师。
每当有妈妈提出幼儿哭闹的问题时,陈老师常提醒我们,因为孩子还不会讲话,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及需要,所以做妈妈的要多体谅,并要试着说出孩子的感觉,而不是一味责怪。儿子学走路期间有一次跌倒,外公舍不得他哇哇大哭,连忙打地板叫他别哭。我把孩子抱到怀里,对他说:「痛痛,痛痛,妈妈知道。」安抚一下后,小孩就不哭了。我转头对父亲说:「又不是地板害他跌倒,不用怪地板啦!只要说出他的感觉就好了!」父亲马上笑而不言,对我的「新观念」似乎也颇为佩服。
还有最常见的喂食问题,儿子常常一顿饭喂两、三个小时,喂到我和先生都气得七窍生烟,小孩也觉得委屈。虽然当时颖天尚不会说话,我开始以陈老师教的方式,教他摸自己的肚子表示「饱饱」,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我就让你从婴儿椅上下来。」几次之后颖天就学会了。他学到的,不只是摸摸肚子表示吃饱而已,也学到了与人沟通的方法,还有就是对我的信任,知道母亲是讲理的,所以不用哭闹也可以表达。
等到颖天渐渐会讲话后,吃起饭来细嚼慢咽的他,让向来急性子的我只好改变战术。延伸陈老师所教的「体谅孩子」的原则,当孩子告诉我他不想吃时,我问他:「为什么?是没胃口吗?还是妈妈做的菜不好吃?」如果直接问他为什么,孩子由于表达能力及词汇有限,往往说不出来,但当我给他选择题时,孩子就会告诉我答案。孩子不但从中学会使用语言及表达能力,也增长了我的厨艺。
到了三岁,颖天依然一顿饭吃上好久,之前的方法都无效时,我真的是黔驴技穷了!那一天恰好和陈老师一起用餐,陈老师看到一直要从椅子上溜下去玩的颖天,就把他抱到怀里,摸着他的小肚肚说:「我看看你的肚子还可以吃上几口?嗯!还可以吃上三口。」颖天竟然开心地把嘴巴张开,陈老师一面喂他吃,一面说:「你吃胡萝卜,你的眼睛会跟你说谢谢。」颖天再次把嘴巴张得大大的,陈老师又说:「你吃豆子,你的骨头会跟你说谢谢。」就这样,原本不肯吃完的一碗饭,颖天居然乖乖地把它吃完了。而且隔天在家里用餐时,他还可爱地撩起上衣下襬,露出小肚子对我说:「你摸摸看,看我还能吃几口?」在这样的情境下,颖天不但发展出数字的加减观念,也知道食物带给他营养,吃饭时常常指着碗里的东西问我:「我吃这个,我的什么会跟我说谢谢?」
由于陈老师教我们要以同理心来待孩子,说出他的需要,久了孩子自然知道如何表达,所以儿子不但发展了语言能力,也发展了情绪智商,同时母子之间更因为讲理及亲密,小孩哭闹的情况就相对减少。而每当快要被孩子搞得抓狂时,我也比较能以幽默、体谅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情绪稳定后,孩子自然就更加喜欢亲近我。亲子之间能建立沟通与互信,孩子自然也会比较好带。
感恩陈老师一路来的辛苦指导,让我在扮演母亲这个角色上,愈来愈得心应手。因为把陈老师所教的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无论是亲子之间、对孩子的教养、还是与配偶的关系都愈来愈好。因为陈老师的无私,我才能在扮演「母亲」这个突如其来的人生角色时,真正乐在其中。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