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六章 刘光第和那桐:晚清京官一穷一富的两个极端代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

是堂会,内容包括什不闲、八角鼓、大鼓书、说书、影戏(含皮影、幻灯)、洋傀儡戏(木偶戏)和京剧。双处评书、抓髻赵什不闲、子弟什不闲、马老什不闲、马老八角鼓,多是那家固定邀请的演员,甚至成为门客。日记里常提到这些演员的名字,有时还进行评论和比较。什不闲很受那家老少的欢迎,隔三差(岔)五就会被请到那家来娱乐一番。……家庭祝寿,友朋拜寿多以演戏为乐,甚至把京剧当成“贺礼”相互送来送去。1903年,那桐的二女儿19岁生日,在新西花厅唱安庆高腔戏一天,伦贝子、诚玉如、三祝、小川、彭子嘉、陶杏南送昆戏六出,来客甚多,午正开戏,子初散。[47]

对这些活动,那桐总是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偶尔才会感慨两句“忙累”“倦极”。[48]

几乎未间断记日记的晚清到民国的三十五年里,那桐绝少出现失望、烦躁、不安、不如意、心灰意懒等负面情绪。相反,倒是兴奋、昂扬、兴味盎然、兴致勃勃、心满意足表现得淋漓尽致。[49]

综上所述,那桐是京官中优裕派的典型。清代优待满族的特殊政策,内务府出身的背景和屡署肥缺,使他拥有了雄厚的家底。而善于理财投资的天赋,“贪财好利”和开朗圆滑的个性,推动他在动荡的政治大背景下敛财投资,成为京城巨富,其生活水平是曾国藩等普通汉族京官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的。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