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7、思想浩劫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当然的。

对爱因斯坦的迫害很早就开始了。他遭受攻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阿瑟·爱丁顿观察结果的公布为他带来了国际性声誉。1919年11月,爱丁顿宣布他通过实验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政治和科学极端分子都向爱因斯坦发起了恶意中伤。他也有一些支持者,比如德国驻伦敦大使在1920年的一份报告中私下警告其外事办公室,“爱因斯坦教授是此时世界一流的文化人。……我们不应该把这样的人逐出德国,而可以用他开展真正的文化宣传”。然而两年后,随着外交部长沃尔特·拉特瑙遭到政治暗杀,未经证实的消息泄露出来,传言爱因斯坦也在暗杀名单上。[1350]

十年之后,当纳粹终于攫取了政权,他们的加害行动也没有拖延多久。1933年1月,爱因斯坦离开柏林,前往美国进行访问。他当时54岁,虽然自觉为声名所累,更愿意安静地投身于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的研究之中,但他也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避免成为公众人物。于是,他发表了一番宣言,宣布只要纳粹还把握权柄,自己就不会返回柏林的大学和威廉皇帝学会任职。[1351]纳粹分子“报答”了他的“赞誉”:冻结他的银行账户,以共产分子和藏有武器为名义对他家进行了搜查,并公开焚烧了他的一本关于相对论的畅销书。那年春天的晚些时候,纳粹政权颁布了一份“国家公敌”目录。该目录经过精心编辑,以最准确的照片展示纳粹的敌人,每张照片下面还附有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爱因斯坦的照片排名榜首,而他的照片下面所附的文字是:“还没被绞死。”[1352]

是年9月,爱因斯坦身在牛津,不久之后他就计划回到自己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教职岗位。关于他将在哪里定居的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他告诉一名记者,他觉得自己是欧洲人,无论短期内会发生什么,他最终都会回到欧洲。与此同时,“在一连串的考虑不周中”,他也接受了来自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职位,以及新近成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职位。英国也打算为他在牛津提供一份职位,而给予他归化公民身份的法案也已送交下议院审批。[1353]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已不再是物理学的穷乡僻壤。美国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博士(20年代共授予1300人),而他们都继承了爱因斯坦的研究。此外,他也喜欢美国,在希特勒当上总理之后,他也不需要进一步的刺激来促使自己离开了。不过他没有返回加州理工,而选择了普林斯顿。1929年,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成功地筹集到资金,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建立了一所高等研究院。出身新泽西州成功的商业世家的路易斯·班伯格和他的妹妹卡罗琳·富尔德承诺为其捐款五百万美元。[1354]研究院建院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高级研究中心,可以让杰出的科学家在宁静而富有成效的环境中开展研究,且没有任何教学负担。弗莱克斯纳曾到爱因斯坦位于柏林卡普特的家中访问,而当他们在湖边散步时,爱因斯坦对普林斯顿的热情变得更加高涨。他们甚至进行到谈论薪酬的地步。在被问到希望获得多少薪资时,爱因斯坦犹豫不决地说:“一年三千美元?再少些也够我用吧?”“这点钱你肯定不够用,”弗莱克斯纳马上说,并建议爱因斯坦和夫人商量后再做决定。很快,弗莱克斯纳和爱因斯坦的夫人埃尔莎达成了每年一万六千美元的共识。[1355]这是弗莱克斯纳的一项主要成就。爱因斯坦受聘普林斯顿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就大大提升了研究院的公众形象。德国内部的反响则有些不同。一家报纸的头条写道:《来自爱因斯坦的好消息——他不会回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爱因斯坦。全国爱国委员会抱怨说,他是个布尔什维克分子,信奉的都是些“毫无价值的理论”。美国妇女联合会也诬蔑他为共产分子,呼吁国务院拒绝爱因斯坦的入境许可。但这些反对意见都被忽略了。[1356]爱因斯坦可能是离开德国的最有名的物理学家,但他绝不是唯一一个。在1933至1941年间,约有100位世界级物理学家来到美国避难。[1357]

对于名气略逊于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来说,纳粹的态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他们在国外找到安全避难所的机会也更少。卡尔·冯·弗里希(Karl von Frisch)是第一位发现“蜜蜂语言”的动物学家。蜜蜂通过这种在蜂巢近旁跳舞的语言来告诉其他同伴关于蜜源的情况。“圆圈舞表明有花蜜的来源,而摇摆舞则表示有花粉存在。”冯·弗里希的实验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他的作品也成了畅销书。但这对纳粹毫无意义,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法》仍要求冯·弗里希提供雅利安血统证明。问题出在他外祖母的血统,他承认,她有可能是“非雅利安人”。于是慕尼黑大学的学生报纸发动了一场恶意针对冯·弗里希的运动,而他之所以幸免于难只是因为当时德国爆发了一场蜜蜂的微孢子虫病,1941年,有数十万个蜂群因此灭亡。这严重损害了果树栽培,扰乱了农业生态。在这个阶段,德国不得不自己动手,培育新苗,而帝国政府认定冯·弗里希是挽救这种状况的最佳人选。[1358]

最近的研究显示,在193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13%的德国生物学家遭到解雇,其中五分之四是由于“种族”原因。这些失业的生物学家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移民他国,而遭到驱逐的生物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后来被证明大大超过了留在德国的同行。德国的生物学最主要在两个领域受害严重:细菌的分子遗传学和噬菌体(即捕食细菌的病毒)研究。这并不是由于留在德国的科学家水准低下,而是由于这些领域的科学发现主要都诞生在美国,而科学同行间正常的交流无论是在30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根本无法进行。[1359]

1925年,在图林根州的右翼当局削减了包豪斯的预算之后,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和拉斯洛·莫霍利—纳吉已经将包豪斯从那里搬出并转移到了位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德绍。然而,在1932年5月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议会选举上,纳粹党赢得了绝大多数议席,而他们的竞选宣言包括了“取消所有对包豪斯的经费拨款”并激进地反对“犹太包豪斯文化”。[1360]新政府恪守其承诺,在9月便关闭了包豪斯。勇敢的路德维希·密斯·范·德·罗将学校转移到了柏林的施特格利茨郊区,在没有国家或市政支持的情况下以私立学校之名继续运营包豪斯。但经济问题还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1933年4月11日,包豪斯遭到警察和纳粹冲锋队的包围。学生被拘留,文件被查封,学校大楼也被封锁。警方的守卫禁止人们进入大楼达数月之久。当德绍的包豪斯遭到关闭之时,至少在新闻媒体上还有一些抗议的声音。而现在,柏林的媒体发动了反对包豪斯的运动,将其斥为“德意志帝国中附庸风雅的犹太民族的赞助人和教宗”资助下的“布尔什维克颠覆活动的种子”。[1361]校方曾试图让学校重新开张,纳粹实际上为此制定了政策,称为“同化至现状”。[1362]在包豪斯的案例中,密斯被告知要重开学校就必须解雇一些教师,尤其是瓦西里·康定斯基。最后,密斯和纳粹当局之间的分歧无法调和,包豪斯在德国被永久关闭。这不仅仅是反犹主义。在尝试将古典传统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过程中,包豪斯代表了纳粹所厌恶的一切。

包括一些最杰出的教师在内的包豪斯工作人员因学校的关闭而被迫流亡他乡。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范·德·罗、约瑟夫·阿尔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