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火山爆发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历史偶尔会赋予我们一段时间,来细细品味在时间长河中一枝独秀的决定性时刻。1913年就是这样一个时刻。这一年,历史的缪斯女神克利俄和人类开了个玩笑。当时的世界正站在万丈深渊的边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仅有数月之遥,史无前例的人间惨剧即将发生。革命的风暴尚未彻底席卷俄国,世界还没有因此被分裂成前所未有的模样。而在这时,克利俄女神赐予我们整个20世纪从创造力的角度来说最多产且最具爆发力的一年。就像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在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于同年出版)中所写的:

天堂之光降临,纯洁完满……

晨曦之光,永恒常伴。[523]

在1912年即将结束之际,旅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收到了老朋友梅布尔·道奇一封杂乱无章却扣人心弦的来信,信中写道:“有一场展览将在2月15日至3月15日之间举办,这是自《独立宣言》签署以来最重大的公共事件,其性质也与《独立宣言》完全相同。一个以阿瑟·戴维斯为首的团体认为美国人民应该有机会看看现代艺术家近年来在欧洲、美国和英国的工作成果……这将是一次滑天下之大稽的事件!”[524]

把“军械库艺术博览会”(Armory Show)与《独立宣言》相提并论,梅布尔·道奇的本意是对其进行讽刺挖苦。话虽如此,但她这么说并非完全言过其实。一则当代美国新闻剪报如是说:“军械库艺术博览会与火山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它的爆发是人为造成的。”1913年2月17日晚,展览正式开幕。四千名观众将位于纽约公园大道和第六十五街之间的纽约军械库周围的十八个临时画廊挤得水泄不通。黄色的幕布遮蔽了原本光秃秃的天花板,空气中弥漫着松树盆栽散发的甜味。展览由约翰·蒯因律师揭幕,他同时也是当代艺术的著名赞助人,各式各样的画家和作家,比如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安德烈·德兰、W. B.叶芝、埃兹拉·庞德和詹姆斯·乔伊斯,都是他的座上宾。[525]蒯因在致辞中说:“本次展览将是美国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展览。今晚不仅属于美国艺术,也将在整个现代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526]

正如梅布尔·道奇对格特鲁德·斯坦因所说,军械库艺术博览会是阿瑟·戴维斯(Arthur Davies)的心血结晶。作为画家的戴维斯在创作上较为平庸,擅长“独角兽和中世纪少女”等主题。博览会的想法实则借自粉笔画家协会的四位艺术家,当时他们已经开始私底下策划一场在军械库举行的展览,用来展示美国艺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戴维斯与三位富有的纽约贵妇(格特鲁德·范德比尔特·惠特尼、莉莉·P.布利斯和科尼利厄斯·J.沙利文女士)都是老熟人。这几位女士同意赞助这次展览,而戴维斯则同艺术家沃尔特·库恩(Walt Kuhn)和沃尔特·帕克(Walter Pach,一位旅居巴黎的美国画家和评论家)一道踏上了前往欧洲之旅,寻找欧洲大陆所能提供的最为前卫的画作。

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向其他国家介绍巴黎革命性绘画艺术的展览一共举办过三场,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只是其中之一。此类展览的第一场于1910年在伦敦的格拉夫顿画廊举办。这场名为“马奈和后印象派画家”的展览由评论家罗杰·弗莱(Roger Fry)策展,并得到了艺术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的协助。弗莱的展览以介绍爱德华·马奈(马奈堪称最后的“古典”绘画大师,也是首位现代绘画巨匠)的作品拉开序幕,然后直接跳跃到保罗·塞尚、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正如评论家约翰·里瓦尔德所说,这场展览完全没有在其他印象派画家身上“浪费时间”。在弗莱眼中,塞尚、梵高和高更虽然在当时的英国几乎不为人知,但他们是现代艺术直接的先驱者。弗莱力图展示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Post-impressionist)之间的差异,而他认为后印象派画家才是更伟大的艺术家。他认为,后印象派的目的是捕捉“世界的情感意义,而印象派只是单纯地记录世界而已”。[527]塞尚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将静物画和风景画解构成一堆拼凑在一起的彩色菱形图案,仿佛它们是组成现实的积木。这样的手法在弗莱看来是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先驱。几位巴黎艺术商向伦敦的展览借出了藏品,柏林的保罗·卡希尔也同样鼎力支持。这次展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评,但弗莱很受鼓舞,并决定在两年后举办第二场类似的展览。

第二次尝试却因1912年5月25日在德国科隆开幕的“分离运动联盟”(Sonderbund)展览而相形见绌。这是另一座爆发的火山,或者用约翰·里瓦尔德的话说,是“真正惊人的展览”。不同于伦敦的展览,这次展览为观众设置了知识门槛,他们必须谙熟19世纪的绘画艺术。由此,展览更大胆地将焦点集中在现代艺术的最新运动上。“分离运动联盟”展览蓄意要挑战观众的神经:塞尚的展厅紧挨着梵高,毕加索则与高更比邻而居。除此之外,本次展览同样群星云集,包括皮埃尔·勃纳尔、安德烈·德兰、埃里希·黑克尔、阿列克谢·冯·雅夫伦斯基、保罗·克利、亨利·马蒂斯、爱德华·蒙克、埃米尔·诺尔德、马克斯·佩希施泰因、埃贡·席勒、保罗·西涅克、莫里斯·德·弗拉曼克和爱德华·维亚尔。在展出的108幅画作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画作为德国人所有;而在28幅塞尚作品中,德国人拥有17幅。在新的绘画艺术领域,德国人显然要比英国人或美国人更加熟悉和精通。[528]阿瑟·戴维斯在收到“分离运动联盟”的参展作品名录后大惊失色,他敦促沃尔特·库恩立即前往科隆。库恩此行所接触到的远不止“分离运动联盟”展览本身。他见到了蒙克本人并说服他参加军械库艺术博览会;他还前往荷兰,追寻梵高作品的踪迹;在巴黎,他也为了秋季艺术沙龙的立体主义展品和贝尔南——热纳画廊当年举办的未来主义展览进行着交涉。库恩在伦敦结束了行程,此时弗莱的第二次展览尚未落幕,他也从中挖来了不少展品。[529]

就在蒯因致开幕词的次日早晨,来自媒体的攻击初现端倪,并持续了好几个星期。立体主义展室招致了最多的嘲笑,很快就被戏谑为“恐怖物品陈列室”。其中一幅作品遭到了重点照顾: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下楼梯的裸女》。那一年,杜尚本来就因为“创作”了史上第一件“现成艺术品”而被媒体所报道,该作品即《自行车轮》。评论将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描述成“一大堆废弃的高尔夫球杆和球袋”、“整齐堆放的破烂小提琴”和“爆炸过后的木瓦工厂”。许多故意的拙劣模仿作品接踵而至:比如《下楼梯的食物》等。[530]

但此次展会同样吸引了严肃评论的关注。在纽约的所有报纸中,《论坛报》、《每日邮报》、《世界报》和《纽约时报》都对展会表达了厌恶之情。它们对美国画家和雕塑家协会展示新艺术形式的初衷表示赞同,但难以接受这些画作和雕塑作品本身。只有《巴尔的摩太阳报》和《芝加哥论坛报》对展品表达了喜爱。也就是说,严肃评论的反对和赞成之比约为5 ∶2,而民众的心态则普遍都是看笑话。这样的反响很可能导致这次展览成为一场商业灾难,但事实并非如此。军械库艺术博览会每天接纳多达一万人次的观众流量。尽管负面评价铺天盖地,但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纽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