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美国的实用主义智慧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但玛丽·毕克馥仍然没有走红。1909年8月21日,《纽约戏剧明镜报》关于她的第一则影评是这样写的:“这部可人的袖珍喜剧再次为观众介绍了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女演员,她在贝沃格拉夫的作品引人注目。”文章并未提及玛丽·毕克馥的名字,因为格里菲斯电影里的所有演员一开始都是匿名的。但正如这则评论所指出的,格里菲斯也意识到毕克馥吸引了一批粉丝,因此他悄悄将她的周薪从40美元提高到了100美元,这对当时的演员来说堪称天文数字。[381]而这时的她仍然只有16岁。

电影制作领域有三大重要创新都源自格里菲斯的工作室。第一项革新来自电影的拍摄手法。格里菲斯开始别出新裁地指导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方式,不是像他们在剧场里演出时一样左右移动进出镜头,而是从镜头背后入镜,朝向镜头出镜。这样观众就能在一个镜头里从远程、中程甚至特写观看演员的表演。特写镜头在转移影片重点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观众聚焦于演员的容貌,当然也更能欣赏他或她的表演才华。第二项革新诞生于格里菲斯聘请了另一位导演之后。多余的人手让他得以从两天式的电影制作中脱离出来,构思更大的项目,讲述更复杂的故事情节。第三项革新基于前两项革新,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革新。[382]在玛丽加盟之前就享有“贝沃格拉夫明珠”之称的女演员弗洛伦丝·劳伦斯离开贝沃格拉夫,跳槽加盟了另一家电影公司。在她与新公司的合同中包含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条款:演员的匿名传统对她无效。她主演的电影广告上都将印上她的名字,她就是这些电影里的“明星”。这一创举的详情很快就在整个羽翼未丰的电影行业中流传开来,最后的结果却是劳伦斯的创举为他人做了嫁衣。格里菲斯也不得不和玛丽·毕克馥签订了类似的合同条款,而随着1910年的临近,玛丽·毕克馥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明星。[383]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美国充满着怀揣各自民族和种族遗产的移民。对于飞机和大众电影来说,美国是它们自然的家园,当然摩天大楼也不例外。垃圾箱画派忠实记录了大多数移民初到美国时曾经历的贫困,但它也体现出大多数被迫流亡此地的人们对自己新的家园抱有的乐观心态。美洲版图两侧浩瀚的大洋从地理上确保了美国免于受到欧洲大陆许多非理性和可憎的教条和理想主义的袭扰,而这些正是移民告别欧陆来到美国的原因。相较于弗洛伊德、霍夫曼斯塔尔或布伦塔诺宏大而包罗万象的思想,或是康定斯基的神秘理念,又或是柏格森含混不清的理论,美国人更喜欢实用、有限度并切实有效的思想,美国人也很享受自己与欧洲之间的区别和隔离。这种实用主义的隔离将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正是美国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