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部 从弗洛伊德到维特根斯坦:伊始的意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终于来到了这座光明之城。走下列车进入这座新建的奥赛火车站,毕加索语言不通且举目无亲。他在“新赛马场”酒店要了个房间作为落脚点。这家酒店坐落在科兰古大街,周围青楼林立。[65]他先在巴黎左岸的蒙帕那斯租了一间工作室,但很快就搬到了右岸的蒙马特区。

1900年的巴黎到处都是才华横溢的人物。这座城市拥有70份日报和35万盏电气路灯,第一份米其林指南也刚刚问世。它是阿尔弗雷德·雅里的故乡,他的剧作《愚比王》堪称对莎士比亚作品怪诞的模仿,它讲述了一个肥胖的傀儡国王妄图通过大屠杀来占领波兰的故事,就连观看了该剧首演的W. B.叶芝也被震惊了。研究放射现象的居里夫人、象征主义诗人斯特凡·马拉美以及印象派音乐大师克劳德·德彪西都居住于此。这里也是埃里克·萨蒂和他“大胆而不成调的”钢琴小品的港湾。詹姆斯·惠斯勒和奥斯卡·王尔德流亡于此,虽然后者正好在当年去世了。这座城市拥有埃米尔·左拉,发生过德雷福斯事件,而奥古斯特和路易·卢米埃于1895年在里昂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电影后,也将新的热潮带到了这座城市。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常驻在红磨坊表演,莎拉·伯恩哈特则常驻在以她名字命名的剧院,在《哈姆雷特》中反串饰演主角。巴黎还拥有格特鲁德·斯泰因、莫里斯·梅特林克、纪尧姆·阿波利奈尔、伊莎多拉·邓肯和亨利·柏格森。哈佛历史学家罗杰·沙特克在研究中将这一群星云集的时期称为“盛宴之年”,因为巴黎享受着澎湃的热情和生活的乐趣。而毕加索将怎样在这些同时代的先驱者中崭露头角呢?[66]

其实毕加索在不满19岁时就已初露锋芒。他的一幅略带伤感的画作《弥留之际》悬挂在1900年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供人参观。这次世博会实际上是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而在巴黎大小皇宫举办的世界展览和贸易盛会。[67]那一届世博园占地260英亩,拥有专用电气火车、时速可达5英里的自动人行道和一座有着超过80个轿厢的巨型摩天轮。在特罗卡德罗广场一侧超过一英里的区域内,塞纳河两岸的建筑立面被装扮成了富有异域风情的风格。柬埔寨寺庙、撒马尔罕清真寺和整个非洲的村庄都被一一呈现出来。而在地下,仿制的加利福尼亚金矿和埃及法老陵墓也引人入胜。园区36个售票处以每分钟1000张的速度售票。[68]毕加索的画作虽然后来被颜料覆盖了,但X光和图纸成分检测显示,原作表现的是一位牧师站在一个垂死女孩的床边,一盏灯为整个场景投下一束阴郁的光。该作的主题可能受到毕加索的妹妹孔奇塔去世的影响,其灵感也可能来源于贾科莫·普契尼当时刚上演的歌剧《波希米亚人》。该剧在加泰罗尼亚首府一上演就引起了轰动。《弥留之际》在展馆里悬挂过高,观众无法仔细看清,但根据毕加索所作的一幅速写来看,他和他的朋友们愉快地离开了展馆,说明他对这幅画的影响很满意。[69]

为配合世界博览会的盛况,许多著名的国际学术协会将自己的会议安排在当年的巴黎举办,举办地点就在阿尔玛桥附近专门为此安排的大楼内。当年至少有130场会议在此举行,其中40场为科学会议,包括第十三届国际医学大会、国际哲学大会、国际妇女权益大会以及重要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的聚会。哲学家试图定义数学的基础(但失败了),伯特兰·罗素在讨论中一败涂地,后来他专门就这一主题与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合著了一本书。数学大会则由来自德国哥廷根的大卫·希尔伯特主宰。他堪称当时德国(也许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数学家。他概述了他所认为的有待20世纪解决的个重大数学问题,[70]即著名的“希尔伯特问题”。虽然他选择这些问题的基础将从根本上受到挑战,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毕加索并没有花太长时间就征服了巴黎这片艺术和知识的丰饶之海。作为集天使和魔鬼特质于一身的奇才,他必然会在巴黎闯出一片属于他的艺术空间。不久以后,毕加索的画作就将攻击艺术的根基,像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新成就对传统智识进行的轰炸一样,以同样的火力攻击传统受众的视觉感官,并提出许多同样具有颠覆性的问题。他的作品探索真实与虚无,潜入外貌的表面之下,探究尚未被理解的自然隐藏结构之间的关联。毕加索关注性焦虑、“原始”心态、弥诺陶洛斯(人身牛头怪物)以及现代知识光芒照耀下的古文明发源地。在他的抽象拼贴画中,工业材料和批量生产材料被赋予意义,旨在产生愉悦感的同时制造同样威力的不安(“一幅画,”他曾说,“就是破坏的总和。”)。如孟德尔、达尔文、弗洛伊德、J. J.汤姆孙和普朗克等人的思想一样,毕加索的作品对人们迄今用来给现实分门别类的范畴提出了挑战。[71]

毕加索的作品以及巴黎博览会的壮丽大观,预告了随着岁月的年轮碾过19世纪进入20 世纪,人类思想上即将发生的改变。需要把握的重点是,首先,19 、20 世纪之交的许多思想具有非凡的互补性,人们乐观且自信地在弗洛伊德所谓的“地下世界”中探索着各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各自的地位。其次,驱动这种心态的动力,即使源自艺术的体验,也仍然具有科学的精神。令人惊喜的是,新世纪的主心骨已然就位了。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