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章 与他人和谐相处(1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与人相处时,我们都有被冒犯和误解的时候,我们都有受委屈而想要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时候,这时若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结,而若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你会发现,对方也有自己的难处,你若站在对方的位置可能也会这样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针对医患关系中的医生提出了“同理心”的概念。“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和心境保持敏感和理解,在与他人交流时体验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并能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不以为然,你企图说服他,却总也说服不了他。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你更应该想想,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若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会得到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把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

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也能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有差别的。由于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以及当时的心境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是不尽相同的。当自己和他人在认识上出现分歧时,要真诚地尊重对方,并容忍这种差异。缺乏“同理心”的人,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常常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却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人,人们自然就会敬而远之。

不要“宽于待己,严于待人”。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寓言说,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这则寓言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总是喜欢严于待人却宽于待己。任何一个人,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难免会出现失误。有的人对自己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他人的错误揪住不放,如果换个角度,当你犯了错误,必定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原谅,而不是希望不停地被人追究吧。

给予他人所需要的。很多人对他人的关心,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单方面地以自己的感情、想法、理解去给予,甚至不管别人是否需要,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强加给别人!

另外,也要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要的,别人同样也想要;你不需要的,别人同样也不需要。当你晚上在家里练歌,必定会打扰到邻居休息,邻居找上门来抗议的时候,你不屑一顾,认为邻居不好交往。某天,当你想休息而受到他人噪音影响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前面那个邻居的痛苦。在夜间,你想要获得安静,别人同样也需要。

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你就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你会赢得更多的朋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