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登舞台(13)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学员们在北大领到了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校徽和盖有“北京大学”钢印的学生证件。“北京大学”四个字是很流行的毛泽东的草书体。校徽、学生证与以往的一样,只是签发单位改成了“北京大学革命委员会”。

郭进才:北大挂起牌子、横幅、标语:“欢迎工农兵新学员”。李荣欣:其实我们到学校的时候,还是按部队那些编制,按部队生活,按部队津贴,还是部队那一套,无非就是上那上学就是。

在工农兵学员中,现役军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除了众多军事院校以接受现役军人为主要对象外,他们还大批进入地方高等院校。据统计, 1970-1972 年,军队共选调了9300 余名基层干部和战士进入地方高等学校学习。在校期间的生活费或津贴由军队供给,毕业后仍归军队系统分配。

-- 刘小萌《工农兵学员》

这一年,一共有41870名年轻人走进了大学。他们每人都怀有与李荣欣类似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虽然大家得到通知书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毫无疑问,这样一份“大学入学通知书”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份从天而降的惊喜。

在感慨过去的岁月时,或许有一些学员还怀有一丝丝的惆怅。但在他们身上,更多的却是身为时代骄子的兴奋与自豪。在知识荒芜、教育空白的年代里,他们得到了难得的学习机会。相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二、第一届“工农兵学员”

新生入校

1970年9月1日,金桂飘香。

北京大学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典礼由8341部队的政委、兼北大党委书记的杨德中主持。会议特意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精神,要求大家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争光、争气”。并重点指出: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当天江青、姚文元等人也出席了这次活动。由于毛泽东对工农兵大学生入学的事情特别重视,江青等人都是在中央开会的途中请假出来的,而且一直到中午12点开学典礼结束,他们才匆匆忙忙地坐出离开。

李荣欣:当时江青讲了话,讲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因为那时喇叭扩音比较差,学生也比较多(1 万多学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上、管、改”这个我记得比较清楚。

“文革”中贴出“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点燃“文化大革命”导火索的“五大学生领袖”之一的聂元梓也在主席台就座。这时候的聂元梓已经下放到江西鲤鱼洲进行劳动改造,因患病返回北京治疗。开学典礼的最后,特意安排了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学生领袖讲话,她也应付着说了几句。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