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有几次,都是险些就擒住他,却又被他跑掉了。"
徐达好像是真的很不甘心让那位鼎鼎大名的元将就这么过世,我已经有多年未转战疆场,全不是他这样的心情。我希望他也能淡忘一些兵刀水火,因为,我不打算再让他挂帅出征了。我向他说起,要抽调一些羽林军,增强秦、晋、燕三府的护卫,他当即表示赞同。我又说,打算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这是大事。他听后,略一思索,试探地问:"皇上是否又有易相之意?"
"现在,我还没有想。"我说的是实话,现在我要改动的只是各地的行中书省,不是中书省,我更没想易相的事。为了让他听明白,我又说:"胡惟庸办事认真,这几年,没出什么大差错。"
"臣以为,等出了差错再换,不如早换。"
他这么干脆地提出要换掉胡惟庸,真的出乎我意料,我原本以为,他对朝廷里的这些人事安排会特别回避。我没有问他为什么,他应该不知道,我已经了解胡惟庸去拜访他的细节。我答应慎重考虑他的话,就送他走了。他没有告诉我胡惟庸去见他的事。
他是有意的,不是忽略了。
可惜检校不能暗报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考虑的结果,我没有换掉胡惟庸,我降了汪广洋的职,改任他为广东行省参政。理由是,他居中书省数年,凡事推脱,全无政绩。在徐达看来,这好像表示我是在认真考虑他的话。事实上,走了汪广洋,中书省更要靠胡惟庸了。我知道,汪广洋不务事功,说老婆刁蛮是借口,不敢与胡惟庸争权才是实情。而我让他做右丞相,就是意在制衡胡惟庸,他却不顶用。三年前,我收到暗报,有人到胡惟庸那里去跑官,这样的暗报越来越多,涉及的人,有京官,也有地方官。我并没有大惊小怪,因为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胡惟庸有一点好处,他提拔的官吏,淮人并不多,这是他比李善长聪明的地方。现在,朝廷里的淮人势力已经不是十分张狂,我看出来了,取而代之的是胡惟庸的个人势力。
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喜欢这样的宰相。我不喜欢李善长,他看似宽厚,对下面人不作威作福,结果是许多事都办不好,对我呢,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势,常要见个高低。
我不在乎胡惟庸的势力大。
他势力越大,给我办事的能力也就越大。
不用问,我想我已经猜到徐达建议易相的原因了,他不喜欢胡惟庸的万人之上,一人之下,从军队的角度看,徐达自己才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徐达在,我还用什么汪广洋?
举荐了胡惟庸,是李善长的一大功劳。
我趁着心情好,为临安公主和李祺完了婚事,从此,李善长的长子就是我的驸马都尉。其实,我愿意跟淮人共处,到底我也是一个淮人。我的体会,越是年纪大了,越是喜欢听家乡话,或者所有人都是这样,我这个皇帝啊,还是未能免俗。我还把我的诸王打发到老家临濠去住一阵子,以免他们不解乡音。到了洪武十年,我很少再忘记我是皇上,我已经不觉得龙袍是龙袍,只当它是一件衣裳,别人不能穿,我却能穿。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