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节 李自成和丁玲,西夏党项贵族后裔?(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经到李继迁寨考察过,在他的历史名著《李自成》一书中,这样写道:“他(李自成)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2005年6月1日下午,米脂县政协文史委的李纪元在米脂县接待了至此考察西夏的我,他介绍说:"李继迁寨所属的殿市乡,原来曾经被当地人叫过帝王乡,李自成是出生在李继迁寨的,但他幼年生长在毗邻的长峁?村,所以许多人把长峁?村当作李自成的故乡,也使他和李继迁的关系蒙上了一层不该的迷影。"

2006年6月下旬,大雨中的陕北因为几场难得的雨显得到处郁郁葱葱,坐了一夜的长途客车,我再次开始了黄土高原上的西夏考察,到达延安后,立即坐上前往富县的车,仍然是一路的大雨,接着是在富县等到下午5点多了,才坐上到一个开往叫北寺乡的车,这个乡位于甘肃和陕西交界的子午岭东边。唐朝时,党项人被唐王朝政权安置往陕北黄土高原上时,就是从这一带自甘肃进入陕北的,所以,在党项族的流徙线路图上,这里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从后来发现的各种资料来看,党项人在进入陕北之前,在这一带曾活动过一段时间。

抵达北寺时,已近黄昏,雨下得很大,黄昏时分的陕北带给我的不仅是路途的艰险,更是那一场雨雾后面,能否找到党项人在这里的实证难度。我这次将地点继续锁定在太平村,从银川出发时,就和早年出生在这里的李志强取得了电话联系 ,他是《李自成家谱》的主编,以前一直和他电话联系并没见到面。

以前,我踏访这里和西夏的关系时,是绕着进入这里的:曾经于2005年的夏天,从银川出发向东,进入陕北的榆林地区,在横山县的李继迁寨寻访李继迁的出生地后,并在这个李自成的故乡得出李自成是李继迁的后辈,是个党项人的结论,我随后在米脂、绥德等地方的文史工作者那里得到了印证;接着往东进入晋陕大峡谷,在佳县探究出西夏帝国的最东界;此前的2004年秋天,从陇东翻越子午岭进入陕中,经过黄陵县进入太平村。那时 ,记得在前往太平村探访的路上,经过黄陵的时候,黄陵县不少李姓人都自称是李自成后裔,同样说自己是党项族后裔。

太平村属陕西省富县,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延安南部地区,是古秦直道通往榆林的主要道路。这里南临陕西黄陵县隆坊地区, 西面和北面都是深山老林,除西南处有10%的通山塬面外,其余周边90%的面积由深沟树林环绕,唯一通往外界出路的是南边的崾险土桥子(是在深沟处用土筑成的,仅到沟深的一半)。在黄昏的阴雨里,我就是顺着这条泥泞的乡村土路走近这个神秘村落的。刚进村,是一池很大的积水,水边是一株村里人也说不上年龄的古槐树,树径足有三人合围才能抱得住,后来在村里发现了比这个稍小的另一株古槐树,村里人将他们分别成为龙、凤树。太平村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独立塬面,站在三面不同位置,均看不到村子。若站在村子崾险桥子守关,真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地势,更具有一定的战略防御意义。是一个能防能守的最佳防御阵地,据村里的许多五十岁以上的人回忆,这里曾有三个土炮,其中一个为九连子炮,国共两党的军人曾多次观摩仿制,都做不出来。

李志强给我介绍完这里地理形制后,感慨地说,可见来太平村的先人们是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初来时是以防御为主,选太平是有隐居、习武、东山再起之意。我在富县二OO二年版《富县地名志》卷二中查到这样资料,印证了他的说法:“太平(村)宋高宗建贞元年(公元1128年)金康王南下时此村因战争废弃百余年。明末,李自成起义后,李氏家族为避杀难,李彦、李贞等于崇桢二年,从米脂避居这里,(据李氏家谱载)。因战争废弃百余年,无村名,李氏来此居住。”村里人对这里以前没村名、后来有了太平村这个名字是这样解释的:李自成后裔为了保家全生,逃到这个隐秘的山村,辟山开荒,务农谋生,直到清代,时局安定了,村里人才把这里叫作太平村。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