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精神视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基本上就是“通过观测纬度来核查和补充”航位推算法。[1925]

在15世纪中叶约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航运业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1926]这就是装有大三角帆的地中海船与装有横帆的北欧—大西洋船的结合。“这一结合诞生了基本的三桅帆船,即文艺复兴和后来大航海(时代)所有横帆船的直系祖先。”[1927]

地中海的主要战船是桨帆船,直到17世纪它还是地中海海军的组成部分。[1928]它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大量人力,这使其不适合外海的长距离航行。地中海航海术的另一个理念来自阿拉伯人,即大三角帆。大三角帆是阿拉伯船上唯一的帆型,大体上呈三角形,系在一根前倾的桅杆和长帆桁上。无论是不是阿拉伯人发明了大三角帆,它都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阿拉伯人中得到广泛使用。大三角帆的形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风向,而且作为帆的一种,它可以多面转动,使船只更加灵活机动。[1929]

欧洲北部大西洋沿岸国家的另一个传统产生了更结实、更敦实、浮力更大的船只,船上只有一块巨大的方形帆。这些船被称为柯克船,比较笨重,行动缓慢,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但是船的容量大,而且需要的人力要少得多。人们计算过,大三角帆船上需要五十个人做的工作,北方的横帆柯克船上只需要二十个人就能做到。

15世纪的船使用两种帆,横帆在船头,大三角帆在船尾。还有龙骨形状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但是后来证明帆和人力的要求是世界性大发现中最重要的因素。这种“结合”的两个最重要的形式是克拉克帆船和卡拉维尔帆船。克拉克帆船按当时的标准来看十分巨大,有六百甚至一千吨。卡拉维尔帆船要小得多,六十或七十吨,也快得多。后者装有大三角帆,探索河口和岛屿更加方便,而且它们虽然小,但非常安全。哥伦布在第一次航行的时候带了两艘卡拉维尔帆船,其中一艘“尼尼亚”号就装有大三角帆。它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在第二次航行中也起了作用。

除了帮助整理文学家、航海家和地理学家的工作,航海家恩里克和他的兄弟佩德罗王子还让王室贵族指挥船只,指示他们完成更远大的目标,要求航线要更长,报告更加详尽,更努力地让探险队尽可能快地到达尽可能远的地方。在恩里克的赞助下,葡萄牙船队于1434年绕过博哈多尔角,1442年绕过布朗库角,1444年绕过塞内加尔河口。同年到达了佛得角,两年后到达了冈比亚河口。塞拉利昂于1460年被发现。人们发现这些沿海地区生活着穆斯林和赤身裸体的异教徒,还有出售鸵鸟蛋和狒狒皮的市场。探险家见到了大象、河马和猴子。贝宁出产奴隶和味道很浓的胡椒。

1460年恩里克的去世使探险暂时中断,不过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到达塞拉利昂的时候,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太低了,水手们担心北极星完全消失之后他们无法航行。但是在1469年,王室将几内亚租给了一个叫费尔南·麦哲伦的人,他在五年租期内着手每年探索海岸线的一百里格。在那五年中,葡萄牙人到达了位于南纬2°的圣凯瑟琳角(在今天的加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发现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它们表明非洲比许多人预期的往南延伸得更远,这意味着通往印度的捷径越来越不现实。但是国王若昂二世没有退却,他赞助了一系列探险队沿非洲海岸向南探索。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在1487年从里斯本出发,到达了南纬40°(好望角在南纬34°),然后向东,然后向北航行,在位于今天的开普敦和伊丽莎白港之间的莫塞尔港登陆。他已经到达了好望角,但是没有看见它。疲惫的船员担心供给不足,劝说他返航。在回程的路上,迪亚士看见了好望角,虽然没有确认,但他猜测自己已经发现了通往印度的道路。他于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他将这个海角称为风暴角,但是传说是国王将这个名字改为好望角。[1930]

瓦斯科·达伽马史诗般的航行要到1497年7月才从里斯本开始,差不多是迪亚士归来的八年之后。J.H.帕里认为在中间的这几年间,葡萄牙人在南大西洋肯定进行了许多次航行,只不过其记载已经丢失,而达伽马的探险利用了这些航行积累的知识。帕里坚持这么认为是因为达伽马的探险队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十三个星期没有看到陆地,这是“欧洲航海家到那时为止进行的最长时间的航行”。[1931]达伽马绕过了好望角,在莫塞尔港由他带来的补给船进行了补给,然后向北挺进。他将圣诞节时经过的海岸命名为纳塔尔,最终到达了莫桑比克和受穆斯林影响的地区。在蒙巴萨,他被迫用火炮驱除登船者,但是在大约南纬3°的现今肯尼亚海岸的马林迪,他受到了较好的接待。非常幸运的是,达伽马获得了当时最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迈德·伊本·马吉德的帮助,马吉德还是名为《马赫特》的航迹图集和航海指南书的作者,他带领葡萄牙人穿过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达卡利卡特。无论达伽马到达东方的哪里,他都非常失望地发现穆斯林已经捷足先登。另外,他发现他携带的商品(在非洲西海岸很受欢迎的布匹和金属器件)在东方根本不合时宜。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装了一船的胡椒和肉桂运回国。回程的时候,他在印度洋遭遇了猛烈的风暴,但是到了大西洋就一切顺利,并于1499年9月回到里斯本。他连续航海三百天,损失了一半以上的船员。贝伦区的热罗尼莫教堂和修道院就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1932]

哥伦布是热那亚一名织布工的儿子,他在葡萄牙人的船上最远到过几内亚,但是与其说他是个职业海员,不如说他是个“极其有说服力的地理学理论家”。[1933]1492年批准他航行的协议中规定,他要去“发现并获得海洋中岛屿和大陆的领属权”。当时还没有人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这份协议的意思指的就应该是日本和中国。这样的期望绝不是不同寻常的: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没想到有大陆分布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哥伦布最初在1484年向葡萄牙王室提出航海建议,被拒绝了。法兰西和英格兰也拒绝了他。他又第二次找到葡萄牙王室,1488年这一次他有可能成功,但是迪亚士恰好胜利归来,吸引了所有人的精力和关注。因此哥伦布转向了卡斯蒂利亚王国。在这里,他最终成功赢得了王室和富人的支持。他于1492年8月从帕洛斯向“阴影之海”起航。[1934]

现代学者认为哥伦布不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航海家,但是他细心谨慎。他的路线位于加那利群岛(北纬27°)正西方,不过他后来的航行要偏南,那里的风更加可靠。但是他的第一次航行很幸运,经过33天只能看见海草和鸟的航行之后,他看见了巴哈马的外围岩礁(圣萨尔瓦多,位于北纬24°)。毫无疑问,哥伦布认为这些岩礁是一个群岛的外围岛屿,而日本就在这个群岛中。(这也正是马丁·倍海姆1492年发明的地球仪所描绘的。)这是马可·波罗的错误(亚洲的东西范围)和托勒密对地球大小的低估(比实际大小低估了25%)的综合作用所致,马可·波罗认为日本距离中国1500至1600英里。所以哥伦布认为欧洲距离日本大约3000英里,而实际上有10600海里。

因此下一步是找到日本。哥伦布继续前进,发现了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今天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后者出产少量沙金,而金鼻塞和金手镯是通过以货易货方式从“当地人”手中换来的。由于搁浅损失了旗舰之后,哥伦布决定返航,他将一些人留了下来,吩咐他们建立基地,寻找金矿。在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