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真正与和|斗智斗勇的人,还有曾经弹劾过国泰的御史钱沣。
钱沣,字东注,又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生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死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的进士,曾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制使,户部主事和湖广道监察御史等职。他一生以教书法闻名于世,出生于平民寒素之家,从小养成不媚时俗、不畏权贵的品格。为官清廉,刚直不阿,身为御史,一心效忠朝廷,勇于弹劾,敢为他人所不敢为,言他人所不敢言。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钱沣上书弹劾正在山东做巡抚的国泰,贪纵营私,索贿舞弊,使举朝上下为之震惊。
案件的当事人是国泰。国泰的来头很大:他本人是皇妃的伯父,又与和|关系极为密切;其父四川总督文绶又是刘墉的老上级。您想一想,这样的一个人,与乾隆皇帝、和|、刘墉关系都极为密切的一个人,谁敢不拍他的马屁呀?所以他一路下来升迁得很快:先是泗阳县令,后又任刑部主事,再后任山东按察使,再后任山东布政使,1777年任山东巡抚,成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
他任山东巡抚之后,就伙同山东布政使于易简,贪赃枉法,挪用库银,造成山东下属各府衙门的国库亏空,官场乌烟瘴气。不仅如此,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继续开征收税。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名。
您说,这样的一个人,谁敢得罪他呀?还别说,还真有些人敢得罪他。不过可不是刘墉。这些人是谁呢?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和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
1782年初,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联名上书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以向皇上纳贡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下属几十个州县仓库亏空严重,建议乾隆皇帝将他调到京师为官。
乾隆皇帝一想,呦,弹劾到了我的伯丈身上来啦。不会吧?国泰不会干这种事情吧?找个人问问吧!找谁呢?还是找山东布政使于易简问问吧!
乾隆皇帝找于易简,可是找对了人了!于易简这个人,是前任大学士于敏中的弟弟,因为国泰权大势重,平时就对其巴结逢迎。本来布政使与巡抚官阶相同,都是从二品,只是布政使是文官,巡抚是武将,但均为封疆大吏。于易简却对国泰极端献媚,甚至向国泰长跪禀事。
这时于易简一见皇上询问,便极力为国泰辩白,坚称国泰没有贪婪横行庇护劣臣之事,只是对属员比较严厉。乾隆相信了于易简的话,两次下谕说,国泰并无劣迹,只是办事认真欲速见效之过,没有采纳阿桂的建议。
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可是一个不怕死的主!他知道大学士阿桂的弹劾没有起到作用,就在四月初继续上书乾隆皇帝,再度弹劾国泰。您说,钱沣此时此刻的再度弹劾国泰是不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啊?
幸运的是,乾隆立即于四月初四日连下两谕,委派尚书和|、左都御史刘墉、工部右侍郎诺穆亲为钦差大臣,立即前往山东,“秉公据实查办”。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如此安排呢?派三个人前去山东查案!是不是显得自己更加重视此案呢?非也!
您想,乾隆皇帝如此安排可以说是意义深远:和|,与国泰的关系极好;刘墉,是国泰父亲文绶的老下级;工部右侍郎诺穆亲,是皇帝本人的亲属。这三个人,谁还不明白我乾隆皇帝要力保国泰安全过关的意思?
不过,样子还得装一装,再下几个命令吧。
四月初六日,乾隆猜想和|必然会对自己的意思心领神会,肯定已经迅速对此案件的后事处理安排完毕,于是就对军机大臣下旨,讲了查审国泰一案的方针和办法。他说,钱沣弹劾国泰、于易简贪纵营私,致历城等州县的仓库亏空。今派和|等“严切查究”。仓库亏空之事,和|等逐一对比印册盘查,自能水落石出。而索贿行贿之事,就比较难办,双方都不愿如实呈述,可对各官晓谕,若伊等供出实情,其罪可从轻处理。此谕由六百里加急传谕和|等人。
四月初八日,乾隆又谕军机大臣:原任山东济南知府吕尔昌,系国泰用的人,推荐其任安徽按察使,必然知道国泰劣迹,著传旨令吕尔昌据实指控国泰、于易简的贪婪不法,毋许丝毫欺隐,否则重惩。
我们再说钱沣。钱沣怕和|会预先做好安排,暗中动手脚,就与刘墉商议,他一个人微服先行,由刘墉稳住和|。和|、刘墉、诺穆亲三位钦差大臣则于四月初四日离京,前往济南。
和|果然对于乾隆皇帝的意思领会得很好。和|判断,刘墉必然会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力保国泰过关的。不管怎么说,刘墉也是国泰父亲的老下级嘛!
于是,和|在去山东的途中,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教育、防范钱沣的上面了。他一方面极力袒护国泰;一方面威胁钱沣不要认真查讯。结果钱沣坚持秉公办案的立场,丝毫不怕恐吓。
和|看到一计不成,便又施一计。他秘密地通知国泰事情的前因后果,让他迅速做好防范准备。国泰知道消息后,赶忙向商人勒借银子存放库中,凑足了库银数量,暂时掩盖了亏空情形。
而此时的刘墉,居然一改平日小心谨慎、不敢过分得罪和|的态度,一路之上经常与钱沣秘密的商议对付和|和国泰等犯罪分子的对策。
刘墉为何会一改平日小心谨慎、不敢过分得罪和|的态度,要坚决查处国泰呢?
根据我的分析,促成刘墉改变自己平日形象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乾隆皇帝连续几封六百里加急的圣旨起到了作用。其实,这是刘墉对于乾隆皇帝真实想法的误解造成的。刘墉在这点上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矣。
第二、本人家传的工作作风。刘墉的祖父和父亲一直都是极为清廉、对于贪官污吏一直是疾恶如仇的。刘墉在心底里也有着这个方面的遗传基因,只是在不合适的时机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第三、强大的舆论工具的影响。这次弹劾国泰非比往常,前有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联名弹劾,后有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继续追查,势头实在是太猛了。连皇帝恐怕也保不住国泰。这也正是自己露脸的好机会。
刘墉就带着这种极端错误的想法走上了与钱沣配合、与和|作对之路!危险啊!
话说和|一行到达山东后,就盘查仓库。和|命令差役抽视了几十封银,数量和册籍所载相符,和|便下令返回住处,实即表示已经盘查完毕,没有亏空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