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有位农夫养了一头心爱的骡子,老农夫与这头骡子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不管到哪里一定要带它一起出门。有一天晚上,在回家的途中,骡子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枯井里,这时,老农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全身力气想把骡子救上来,但无济于事。

此时老农想,如果不能把它救出来干脆就把它活埋算了。因为不忍心看着它等死,于是他看看井的深度,估计要用十来车土才能把这口井填满。

当第一车的沙土倒进井里后,转眼就尘土弥漫骡子也看不见了,这个时候骡子在井里拼命地挣扎和践踏沙土,因此尘土久久不见消散。

老农又运了第二车土倒进去,接下来第三车,第四车,直到第十车之后,老农心想应该完全将井填满了。于是站在井边准备等整个尘土消散之后默哀几分钟再离去。尘土完全消散后,老农吓了一跳,因为他竟然看到他那头心爱的骡子站在井口边上,活得好好的,并没有被活埋。原来,他每倒进的一车沙土,是要将它活埋的,但由于它拼命挣扎,然后爬出土堆,结果就安然无恙地爬出来了。每一车土都成为了它生存的机会。

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它帮助我们检讨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我们调整目标,磨炼意志,感悟人生。它对不断进步和成长的人常常是无言的律令和劝告。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不经历失败的人怎么能迈向成功。

12岁的车晓东蒙头躺在床上,悲伤地抽泣着。他没有考取重点中学——上海控江中学,而被降格录取到一所很不理想的学校,这对车晓东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

读小学时,他自学代数入迷,做了几千道代数题。在上海杨浦区小学数学竞赛中,车晓东获得了第一名。他发展得很顺利,被公认为“高才生”、“尖子”,他飘飘然了。作业不像从前那样认真了,有点错误也不在意了,升学临近他也紧张不起来了。就这样,他慢慢地退步了,在升学考试中,车晓东出乎意料地“马失前蹄”了。

失败虽然令人痛苦,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要辨证地对待失败,失败有时也会从另一方面给人以更深刻的启迪。车晓东经过痛苦的反思,在家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体验到了骄傲带来的痛苦,他横下一条心,从头做起。

从车晓东跨进被称作“杨浦区老五”的建设中学的第一天起,便在自己房门后贴出一张“最佳作息方案”:

早晨,5点起床,长跑,读外语,背课文;中午,回忆上午听课的内容,做作业,后午睡;下午放学后,复习功课,做作业或看课外书;晚饭后,完成作业,预习,自学;晚上8点半,听音乐或看课外书;晚上9点钟,准时入睡。

他严格执行着这个最佳方案。

5年中,车晓东一直不忘12岁那年的教训。平时有总的学习计划,每次考前还制订小计划,注意查缺补漏和全面发展。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车晓东克服了不稳定的缺点,全面提高了学习能力。高三时,他作为我国中学生代表参加了“美国第三十四届数学邀请赛”。参赛前,他又想起了12岁那年的失败,决心全力以赴。为了了解邀请赛概况和提高应考能力,他找来了这个竞赛的历届试题,像真正参加国际竞赛一样认真,测试后马上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争取老师的帮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先后完整地做了十届比赛的试题,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他通过听歌曲《全部属于优胜者》来激励自己,此时的车晓东已开始成熟,再也不是5年前的他了。

考场上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按规定,90分钟交卷,但车晓东40分钟就做完了全部试题,复核、订正,确信无误后,他充满信心地交了试卷,面带微笑走出了考场。

成绩揭晓,车晓东获得满分,与另一名美国中学生并列榜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这一年,车晓东还参加了本市、全国和国际数学、物理竞赛,连中“三元”,接着又夺得了上海市高考第一名。全家沉浸在幸福之中,设宴欢庆,还把奖状和奖章挂在墙上,但车晓东却把奖状、奖章摘了下来,锁到了箱子里。他清醒地认识到,此时此刻的他,最需要的是冷静和谦虚,因此,他只挑出老校长送来的一幅题词挂在墙上:“锲而不舍,为国争光”。

车晓东从失败中崛起的经历值得每位学生深思。

假设他在失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那么他的潜能很可能被自我埋没,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失败会让人认识自己的不足,促使人们检讨自己的过失。人只有面临失败时,才能真正冷静地反省和关照自己,而这正是成长的关键。经验是令人振奋的,是心理的发动机,但教训总是更能使人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只要你还渴望更大的成功,你就要改变它,从而把你引向更高的境界,取得更大的成功。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也在所难免,可怕的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检讨失败,用客观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改变做法,再试一次,就会赢得下一次的成功。

困难与挫折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不可缺少的“壮骨剂”。从困难与挫折中走出来的人才更坚强、勇敢。智慧是在应对困难与挫折中获得的,乐观的人生态度也会由此而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